上海等七省市试点设外资独资医院 审批权下放至省级

28.08.2014  09:51

  商务部网站昨天公布消息: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已联合下发通知,自今年7月25日起,上海、北京、天津、江苏、福建、广东、海南等7省市将试点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获悉:目前,申城共有1家台资独资医院、22家中外合资医院。拟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的外资独资医院——阿特蒙医院还未进入项目审核阶段。

   阿特蒙医院还未进入审核阶段

  早在4年前,国务院发文提出:“对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在我国境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进行试点,逐步放开。”此举被视为我国发展外资独资医院的“破冰”措施。在此之前,境外资本在我国办医以合资形式出现,但对境外资本入股比例有所限制,也即“中外合资医疗机构”。中外合资医疗机构最早于1990年落户上海。

  设置审批权的下放,堪称此次新试点最大亮点,今后,外资独资医院的设置审批权限将从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下放到省级。迄今,全国共有2家外资独资医院,上海禾新医院和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上海禾新医院于2011年获得商务部、原卫生部审批,成为大陆地区首家台资独资医院。今年7月,德国阿特蒙集团、银山资本与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拟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阿特蒙医院,或将成为国内第三家外资独资医院。不过,市卫生计生委负责人透露,阿特蒙医院项目还未正式进入项目审核阶段。

   涉“”医院规模一度受限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和中外合资医院几乎没有待遇差别,服务对象也较为雷同。”禾新医院院长张焕祯告诉记者,涉“”医院发展并非一路顺风。2004年,由美中互利工业公司、长宁区中心医院合资的综合性医院和睦家落户上海; 此前,中外合资医院大多局限在专科医院、门诊部。即便到2009年,本市仅8家中外合资医院设有床位,其中床位数超出100张的仅4家。

  随着政策逐步放开,近几年,涉“”大型综合性医院渐渐兴起。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基金会投资的德济医院,已于去年正式运行; 下个月,该基金会投资的另一家综合性医院上海嘉会国际医院,也将正式开工奠基。

   别让政策“看得到、吃不着

  鼓励包括外资办医的社会办医,既能满足居民需求,又可为医疗改革注入活力,引进国际先进医院管理理念。连连“利好”下,是否意味涉“”医院发展前途一片大好?业内人士直言:迄今,许多针对社会办医的政策“看得到却吃不着”,隐形的门槛仍不少。张焕祯说,以水电费为例,外资独资医院应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但一纸规定颁布近一年,却还未实现;夏季电费往往占到运营成本的5%至6%,着实不优惠。此外,各种项目或购置申请方面,涉“”医院审批流程也明显比公立医院更复杂。

  人才与医疗保险,亦是两大主要门槛。今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文鼓励医师多点执业,但真正动起来的医生并不多。德济医院院长宋冬雷说:目前看来,敢于从体制内跳出来的医生并不多,随着市场的放开,人才需求势必将更大;人才的问题不解决,难以实现长远持续发展。至于医疗保险,大多涉“”医院有其固定的国际商业保险,但针对本地居民的基本医疗部分,本地医疗保险如何对接、挂钩,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