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上海新高度中的同济高科技

27.06.2016  09:45

  本报记者 吴苡婷
  位于小陆家嘴核心区的上海中心是上海最高的摩天大楼,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组成超高层建筑群,形成小陆家嘴中心区新的天际线。值得一提的是同济大学有一大批专家、学者组成科研团队或设计团队,为大厦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支撑大楼的直径121米、厚度6米的大底板就凝聚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巢斯、姜文辉、丁洁民、赵锡宏、朱合华等教授的心血,他们分别主持的注浆技术实用计算方法、基础筏板内力计算及施工全过程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化热的控制、深基坑开挖回弹及再压缩、深基坑施工数字化安全监控等多项研究为上海中心大厦底板浇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上海中心整个建筑就是站在这块面积1.5个足球场大小的底板上,在它的下方还有955根桩基,每根长度达87米。“这些桩基就好比在豆腐上插入许多筷子,有了它,大楼才能端端正正‘浮’在地平线上。”建筑设计院上海中心项目经理陈继良告诉记者,大底板的混凝土浇筑是一次成型的,当时的场面非常壮观,8台个头巨大的布料机轰鸣着,8台大卡车喂料,后面还有8台卡车在等待,一次性浇筑方量约61000立方米,持续时间达60小时。
  上海中心建设中没有发生一个构件、一块玻璃返工的事情,而这正是得力于BIM技术的全面运用。BIM全称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在电脑中构建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但当初是否采用这项技术,各方的争议较大,以同济为主的设计方力主应用。理由是:如此巨量、复杂的异型建筑,往往改动一根桁架牵动的就是全身的筋骨,修改一块玻璃的形状,成千上百块玻璃就跟着改变形状,BIM的多方联动、可视、可模拟等特性正可为这样的工程开路架桥。
  翅片,是一种在密闭式高楼内用散热方式消除玻璃雾化的装置,其形如同翅膀,故有此名。翅片的研发正是同济大学设计团队主导完成的。上海中心大厦外层全是玻璃,如果蒙上一层牛奶一样的薄雾,就称不上美丽优雅了。设计团队通过半年多努力,攻克了如何在有限的截面空间内安置超常规数量的除雾设备,如何保持百米内45台设备单元的散热量均控制在一定数值内,如何保证接头部分一次安装无泄漏、30年无泄漏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最后,上海中心大厦所有的翅片都躲在钢构件里边,大楼得以时刻保持通明透亮。
  版面链接: http://www.duob.cn/pdfview/default.aspx?nDate=160624&nPag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