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奖:六名一线工人摘得创新硕果
首次在同一年度评选出两项特等奖,6位一线工人今年摘下科技进步奖。201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日举行。此次共授奖265项(人),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胡丽丽领衔的“大尺寸高性能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特等奖,上海交通大学郁文贤主持的“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据悉,2012年恢复设立特等奖以来,这一等级奖项时有空缺,此次是本市在同一年度首次评选出两项特等奖。
钕玻璃北斗导航双获特等奖
可控核聚变有望成为人类大规模制造能源的主要途径,俗称“人造小太阳”。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装置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两条技术路径之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胡丽丽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大尺寸高性能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郁文贤主持的“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显著,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过去三年中,这些成果新增直接产值16.4亿元,带动间接产值约40亿元,支撑了上海导航产业连续三年以30%左右的幅度快速增长。
服务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战略
据介绍,获奖项目中,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有50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比例为19.8%;信息技术、能源与环境领域均为39项,占比15.4%;新材料领域有24项,占比9.5%。这四个技术领域契合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布局,在所有获奖项目中的占比之和超过60%。
在建设科创中心进程中,上海还要体现自身的科研高地地位,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深海油气开采系统核心装备及技术长期被美国独家掌握,对我国实行技术与产品的双重封锁。美钻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1500米超深水高温高压密封、高精度自动对接、海底系统集成及应用等关键技术,研制出深海油气开采系统的核心装备,并实现了工程应用,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让百姓“医食住行”受益
服务民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目标。2016年度高等级奖项中,与民生科技相关的项目有10项,占比20.4%。
我国原发性脑肿瘤每年新发病约28万例,脑部手术和放疗面临高致残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领衔的团队历时20年,探索建立了多项功能定位技术体系,实现脑功能区的精准保护,成功将脑功能区的脑肿瘤手术致残率降低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20000名患者从中获益,极大降低了患者致残所带来的巨大社会负担,这一项目荣获此次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