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创22条"今年发布:馅饼掉下来 还需自己拿

15.06.2015  11:11

  据《劳动报》报道,“全球创新城市”方案一直是上海市在自贸区之后着力打造的一张城市名片,上海在科创方面的政策几乎涵盖了一家企业运作的所有环节,但为何比起深圳、北京,创业者对于上海科创建设的政策红利始终感受不深?

  在此之前,笔者曾与不下10家的创业公司创始人谈及上海真实的科创环境。记得曾有一家致力于英语口语培训App的创始人这样说道,“作为外来创业者,我们看得到上海在建设科创方面的努力,但除了政府每年在颁奖时替企业“站台”,具体的政策红利我们都没有享受到。”

  企业的这些感受是否意味着上海的科创政策只是“纸上谈兵”?答案是否定的,问题出在两方面。

  从事中小企业服务多年的e办事网创始人叶劲超告诉记者,不得不承认的是,此前上海在创业服务机制上并不完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中介服务组织也不发达,就造成了企业“申报无门”的尴尬现状。

  而另一方面,科创企业,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对于科创政策几乎没有太多概念。如笔者之前接触到的一家产品研发企业,今年初接到代理公司的电话才知道企业符合上海市科研补贴政策资质,而今年已是该企业自主研发的第8个年头。在这之前的7年研发没有享受到上海市的政策红利,原因就是企业没有主动了解相关政策。

  可以肯定的,“科创22条”在今年发布后,已经体现了高层对上海在创新激情与创新力度上的充分信心。然而,在政策创新同时,能否尽快落地除了相关委办局需要紧锣密鼓推进之外,企业也应该尽快“对号入座”,主动领取这些科创“红包”。

  馅饼掉下来,还需自己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