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老年人乘车优惠扩大与否? 安全是关键

18.06.2015  10:14

  原标题:乘车优惠扩大与否,安全是关键

  上海的老年公交优待门槛,能不能从70岁下移到65岁?有关部门说正在研究,有哪些研究成果?政策有没有可能改?如果不能改,原因是什么?如果可以改,准备怎么改?

  昨天,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专题询问,广受关注的老年人公交优待问题,一次又一次被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提出。面对一波波犀利提问,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等13个列席会议的政府部门如何回应?

   问:能不能扩大优待范围,提高优待水平?

   答:相关方案还在研究中

  上海从2007年10月起实施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70周岁以上的上海户籍老人,在工作日非高峰时段和节假日全天可免费乘坐全市所有公交汽(电)车线路(机场专线和旅游专线除外)和轨道交通线路(磁悬浮线除外)。

  2013年,国家24部委曾联合发文提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鼓励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免费,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覆盖全体老年人。”自此,是否把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的年龄门槛从70周岁下调到65周岁,在上海与养老有关的各类会议上都成了热点,此次专题询问也不例外。

  市人大内司委主任委员沈志先率先发言:“去年市人大内司委去山东调研,山东新修订了该省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条例规定,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不满65周岁按照当地有关规定免费或者半价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上海是特大型城市,困难可能比较多。但是,请问相关部门,上海在老年人优待方面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当前正在编制'十三五'规划,在扩大优待范围、提高优待水平方面,政府有哪些新的思考?”

  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思政回答:“老年人优待是国际通行惯例,我们国家也有一系列规定。发改委主要负责综合协调、政策顶层设计。老年人乘坐公交车优惠是上海各项优惠政策中的一项。对进一步放宽年龄的呼声,主管部门正在做研究,发改委积极配合。

  市交通委回答:“我们长期关注老年人优惠政策的实施情况,因为涉及的面比较广,难度比较大,情况比较复杂,相关的方案还在研究当中。我们想尽可能考虑得周全一些。

   问:做了哪些研究?有哪些研究成果?

   答:政策需要调整,方案正在考虑

  列席会议的市人大代表金永红对政府部门的回答不太满意,他争得发言机会,追问:“今天我在电台做节目,正好说到这个话题,我把市民的呼声带到会场。市民提议,分时段分年龄分形式设计老年优待政策,也提到珠海、杭州有些好的模式,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在研究'来回答。有关部门做了哪些研究工作,目前为止研究成果有哪些,在这个基础上作出的判断是什么?如果不能改,原因是什么?如果可以改,准备往哪个方向改?时间节点如何?”

  接茬的还是市发改委。王思政再次表示:“上海的户籍老年人到2020年将达到540万,这是非常庞大的数据。原来设计的政策需要调整,有些方案主管部门也在考虑当中。

   问:老年人优待办法何时出台?

   答:优待是老年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也要充分考虑安全等因素询问并未终止

  “上海轨交日均人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已成常态,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微小的刺激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审慎是应该的。我想,一个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交通优惠上,还可以体现在文化设施、教育、医疗等很多方面,能不能在这些方面给老人更多优惠?”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副主任委员陈兆丰问。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制定老年人优待办法的规定,上海还没有落实。市政府是否已经把制定老年人优待办法列入工作计划?什么时候可以出台?”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副主任吕贵问。

  两位委员都“点名”要列席会议的副市长时光辉给出回应。

  时光辉说,优待是老年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具体的优待范围和水平,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范围能够不断扩大、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在老年人公交优待方面,上海首先考虑为老年人乘车提供便利,其次是优惠。对70岁以上老年人在非高峰时段乘车进行免费,受到老年人普遍欢迎;但也要辩证地看问题--扩大免费会导致一些行为的异化,比说冒用老年优惠乘车卡等。

   最让我们担心的还是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上海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日均客流量不断提升,非高峰时段也有大量的客流,蕴含了很大的安全风险。老年人乘车优惠是不是扩展到65岁以上,市政府已经要求各部门加快研究,资金不是政府主要考量的因素,我们主要考量的因素是安全。研究过程中把握四个原则,第一是要尽可能减少安全风险,第二是可以长效持续,第三是从管理的角度尽量使政策不要被滥用,第四是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会各方面都能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