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乡村振兴可以怎么做?政府聚财聚人、乡贤推动落实或是一条出路

31.05.2018  17:54

上观新闻上周连续刊出长三角乡村游观察的三篇报道,,分别从政府作为、能人引领、利益共享三个方面解析了长三角地区乡村游和特色小镇的几个典型案例,引起了不少关注,多名正在或曾经在上海的乡村从事过旅游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对此发表了他们的看法,上海相关区县的旅游部门负责人也对长三角的民宿发展经验表示了关注。

常年经营浦东乡村游景点之一的大团桃园,桃园负责人唐华君对上海的乡村情况了解得比较多。他认为,上海的乡村发展与江浙相比确实落后了些,但这两年上海的特色小镇、美丽庭院的创建、以及民宿的发展,也有想迎头赶上的迫切愿望。不过,上海的乡村振兴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一条坦途。

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唐华君认为,苏浙两省的乡村游和特色小镇发展中固然有政府作为、能人引领、利益共享三大要素,但这些做法对于上海来说未必能全盘照搬:“政府无疑是强大的,但过分的主导推进,是很难形成合力,并且难以持续发展;能人在政府、企业、自治组织都有,但如果没有能够在特定区域沉淀下来,那就很难长治;因为上述两点的错位,利益共享就很难找到该有的平衡点。

上海的乡村游可以做一些怎样的探索?唐华君分享了自己“异想天开”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建议上海的乡村发起一个“故乡振兴工程”,让从乡村出去的能人,也就是“乡贤”能回到家乡参与振兴计划。如果乡村振兴参与者没有故乡情结,很难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产生共鸣,原住民参与度会比较低。唐华强同时建议,乡村振兴应该让参与者共同来做振兴工程的规划,而不仅仅是让专家学者来做,政府做好聚人、聚财的顶层设计,让能够沉淀的能人在政府的大规划框架之下,推进落实乡村振兴计划,而不是让“过路财神”取而代之。在唐华君看来,上海的乡村其实完全有条件留住更多人才。

曾在松江地区做过一段时间的乡村旅游,如今转战苏州东山的一家民宿经营公司负责人沈俊也表示,上海的不少乡村基础条件其实并不差,但是缺乏好的规划和推进,因此有些止步不前。

沈俊认为,乡村要繁荣起来,无外乎几点:一是要有比较好的景观,自然的、人工的都可以;二是周边要有一定的娱乐设施,可以是游乐场、古迹或公园,可以是购物场所,也就是要有可以玩的地方;三是有当地特产,无论是农产品还是手工制品还是其他什么;最后一点就是交通要比较便捷。

沈俊以自己曾在松江佘山附近待了5-6年的新镇村为例,新镇村周边有欢乐谷、月湖雕塑公园,东西佘山和天文台,天马山的斜塔公园的斜塔堪比比萨斜塔。沈俊认为,这里已经拥有美丽乡村所有的基础条件,在这里建立一个美丽乡村的示范点不难。但现实是,新镇村砍掉了一到春天就大面积盛放的桃树,种上了水稻;拓宽了马路,却没有了树荫;路两旁的农产品特产依然在销售,简易的屋棚显得脏乱无序,附近也没有任何一家民宿。所以到目前为止,新镇村仍然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概念中的乡村,没能实现与服务业这一第三产业的真正对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相比之下,苏浙两省的一些成功的乡村游示范点,几乎都是在努力创造条件发展乡村游,实现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从而形成乡村的“自我造血”机制,既实现人才回归和引流,也为村民带来实际的利益,最终改变乡村面貌。另一方面,从民宿发展来说,上海浦东开始已经陆续开始探索突破,金山、松江、青浦等均已开始跟进,但力度还不够大,仍需要消防、食药监、公安、税务等各方面的支持,必须多方协同才能实现进一步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