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强企业发展持续向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初显

26.08.2016  17:03


  刚刚发布的2016上海企业百强榜,既是企业实力的一次大比拼,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上海产业转型,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成效。

  从整体上看,上海百强经营规模还处于扩张阶段,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研发费用等指标都呈现增长态势。

  ·营业收入

  上海百强2015年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51053.51亿元,增长2417.45亿元,增长率4.97%。其中,有17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有32家企业营业收入在100亿-1000亿元之间,有41家企业营业收入在38.80亿-100亿元之间。营业收入最高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到6704亿元,第2-3名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达到3580亿元和2641亿元,100强最低入围达到38.80亿元。

  ·净利润

  上海百强的净利润合计为3245.16亿元,增长356.81亿元,增长率12.35%。91家企业盈利,9家亏损,其中有7家企业净利润在100亿至668亿元之间,有27家净利润在10亿至100亿元之间,有55家企业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下。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汽集团分别以668.31亿元、509.97亿元、400.74亿元分列前三甲。

  ·资产总额

  上海百强的资产总额是200113亿元,增长27535亿元,增长率15.96%。其中20家企业总资产在1000亿-71554亿元之间,37家企业总资产在100亿-1000亿元之间,33家企业在100亿元以下。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以71553.36亿元、50443.52亿元、9238.43亿元分列前三甲。

  ·股东权益

  上海百强的股东权益合计是35006.72亿元,比上年增长4760亿元,增长率15.74%。其中有10家股东权益在1000亿-5381亿元之间,有28家企业在100亿-1000亿元之间,其他62家企业在100亿元之下。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宝钢集团分别以5381亿元、3186亿元、2796亿元分列前三甲。

  ·纳税总额

  上海百强有98家纳税总额提供数据,合计为39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2.69亿元,增长率6.9%。其中,有7家企业的纳税总额100亿-969亿元之间;有27家企业的纳税总额在10亿-100亿元之间,有45家企业的纳税总额1亿-10亿元之间,其他19家企业的纳税额1亿元以下。上海烟草、上汽集团、交通银行分别以969.44亿元、802.16亿元、319.10亿元分列前三甲。

  ·研发费用

  上海百强中提供研发费用数据的有65家,合计总额为366.23亿元,增长24.73亿元,增长率7.24%。有8家企业研发费用在10亿-83.76亿元之间;28家企业1亿-10亿元之间29家企业低于1亿元。其中研发费用最高的上汽集团达到80.22亿元。

  ·就业人数

  上海百强有99家企业提供就业人数数据,合计人数164.05万人,比上年减少5844人。增长率-0.35%。其中,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的企业3家,1万-10万人之间的企业有33家,就业人数在1千-1万人之间的企业有51家,1千人以下的企业有12家。其中中国远洋、宝钢集团、光明集团分别以12.58万人、12.43万人、11.51万人分列前三甲。

  创新复活“双鹿

  科技重振“上菱

  对上海人来说,双鹿上菱冰箱不仅仅是简单的自主品牌,更寄托了上海一代人的情感记忆。双鹿上菱分别于1981年和1985年成功注册为我国第11类冰箱产品,并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双鹿上菱冰箱曾辉煌一时。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双鹿和上菱都在自身国有体制羁绊之下和国内外冰箱大牌迅速崛起之时败下阵来,令人扼腕叹息!

  现在双鹿上菱又悄无声息地回来了。通过十多年的艰辛努力,双鹿上菱两大品牌成功复活。双鹿上菱集团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上海市民营企业100强。双鹿和上菱冰箱均被评定为上海名牌产品,双鹿牌冰箱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目前拥有上海松江、江苏宿迁、浙江慈溪和海外孟加拉国四大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以冰箱、冷柜等制冷产品为主业,同时发展空调、电视、橱电等相关多元化家电产品,成为一业为主、多业齐飞的国内知名家电企业集团。

  双鹿上菱的涅槃新生,主要得益于企业坚定不移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管理模式、营销模式的创新和企业文化的创新。创新是双鹿上菱的灵魂,双鹿上菱在董事长陈泉苗的带领下,坚持创新发展。通过初期的品牌租赁,借鸡下蛋,助陈泉苗取得第一桶金。这种发展模式曾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并成为MBA经典案例之一,曾被相关市委领导在文件的批示中提到:“从‘双鹿’复活探寻上海老品牌和相关产业振兴之路”。

  创新技术。双鹿上菱不但有自己的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还同上海知名高校产学研合作,同国内著名设计公司强强联合,提升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近几年来,双鹿上菱集团公司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申报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的专利共计50多项。

  创新产品。一是重点研发环保节能型家电产品,双鹿上菱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超级节能系列冰箱曾获评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二是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集电视、网络和冰箱为一体的多媒体冰箱,并从2012年起开始研发物联网冰箱,目前已经投产并实现了销售。

  创新经营模式。一是把生产重心转移到苏北这些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城市。二是走出国门,在孟加拉国投资建厂,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效益已经显现。三是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并通过申报上海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项目,完善公司的ERP系统,上马MES生产执行系统,实现了从采购到生产到财务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创新销售模式。重点是加强网上营销,并取得良好效果。自2013年起,线上销售以平均每年112%的速度增长。同时双鹿上菱集团公司加大了同苏宁、国美、大润发等大型商超的合作。在近几年国内白电企业销量纷纷下滑明显的困难时期,公司的销量却能够实现逐年递增。

  创新企业文化。随着双鹿上菱集团子公司、合资公司的增加,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员工数量的增加,形成了双鹿上菱企业文化的多元化。集团领导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党支部和工会,总经理听取员工意见,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开展QC小组、攻坚项目小组、5小创新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了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创新成就了双鹿上菱的新生,创新更将绘就双鹿上菱更广阔的发展愿景。

  春秋

  从红海起航驶向蔚蓝大海

  如今,“选择春秋旅游就是选择放心,选择春秋航空就是选择安心”已经成了广大消费者的一种共识。

  2015年,春秋集团营业收入达123亿元,总利润17.5亿元,上交税收9.6亿元,排名上海市民营企业百强第13位。

  春秋,如何从红海起航,驶向蔚蓝的大海?

  文化引领,铸就一支灵魂之师。当你一踏进春秋航空公司的大门,你很难想象,一个有几百个亿市值的上市公司的“门面”是如何的“寒酸”:公司的总部还是十几年前租借的由普通的宾馆改建而来的,董事长的办公室只有区区的10个平方,一张沙发还是20年前花了100元买的,董事长乘坐的轿车不到10万元。

  一个拥有大把现金,年纳税9.6亿元的上市公司,为什么不去改善一下办公条件?对此,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正华的解释只有几个字:钱的一半是赚来的,一半是省来的。

  每天凌晨三四点钟,王正华准时醒来翻看公司的报表,每天工作量高达十二三小时以上。这就是这个73岁老人常年的工作状态。他说自己最大的爱好与乐趣就是工作。

  正是在王正华的率先垂范之下,公司所有成员均不许乘坐头等舱、公务舱,出差一律住经济型酒店,公司领导不备专车。节约“一张纸、一支笔、一度电、一滴水”及“光盘行动”,已成为全体春秋人的共识。

  人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也难以立足于现代市场竞争。春秋的文化是什么?就是不投机,不钻营,踏踏实实干事业的实干精神;不铺张、不浪费的勤俭治企的务实作风;不敢落后、不甘落后的创新精神;不骄奢、不淫逸的责任与奉献精神。

  春秋航空不是从体制中生发出来的企业,是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而发展壮大的。所以,春秋人深知市场经济竞争激烈残酷无情,不创新就会落后,不创新就会被淘汰。2005年7月,经过长达十年的调研和准备,中国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春秋诞生。春秋航空从创新起步,是国内唯一一家不进中航信、不通过机票代理,而是以B2C网上销售和手机直销为主要销售渠道的航空公司。

  11年过去了,春秋不仅成为一家市值几百亿的上市公司,他们创造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一系列的运营、管理、组织制度和盈利模式,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低成本航空的典范。开航以来总平均票价低于同航线市场30%左右,累计向旅客让利超过200多亿元。总平均客座率保持在95%左右,居全球同行业之冠。

  诚信乃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春秋历来坚持诚信经营,在旅游行业拖欠款项严重,有的甚至把欠款当成不要利息贷款的环境下,王正华约法三章,严令市场和财务部门决不允许欠账;凡是欠账的业务宁可不做,也不涉足;公司绝对不允许拖延支付,任何业务一旦发生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限把应该支付的钱支付出去,对发生延误的必须追求责任。在做航空业务时,规定绝不允许欠同行、欠政府一分钱,更不允许有任何偷税漏税的行为发生。

  由于春秋信誉良好,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仍有许多国际、国内著名银行主动向春秋放贷。诚信的坚守,换来的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企业。

  如今的春秋已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海企业100强,荣获”全国百强旅行社第一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董事长王正华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优秀企业家”等。众多的社会荣誉彰显了一个企业文化治企、责任治企、品牌治企、法治治企的全部内涵。

  万达信息

  让“智慧城市”风生水起

  万达信息,走过了1986年的“上海计算机软件实验室”,1990年的“上海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继而1995年形成了一个多元投资混合所有的“上海万达信息系统有限公司”;1999年“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改制;2004年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壹级资质;堪称全国首家由美国本土主任评估师评估,整体通过CMMI5级评估的软件企业;2005年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甲级资质;2010年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杰出服务商、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产品。

  2011年,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注册资本12000万元。成为科技部、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国家第四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咨询、开发、转让、培训、承包、中介、入股及新产品的研制、试销,计算机及配件,普通机械及电器机械与器材,经济信息咨询服务,机械电器设备租赁,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机场空管工程及航站楼弱电系统工程,II、III类医疗器械经营,自营进出口等。

  万达二十载,凭借在丰富的行业实践中形成的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已拥有250余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软件著作权、13项国内外专利技术;承担着20余项国家各类标准及指南、近10项上海市及其他地方各类标准的制定工作;从而获得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地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被誉为“智慧城市领军企业”。

  在“智能互联智慧生活”2016上海国际信息消费节上,万达信息围绕基于实名认证的优质公共服务超级入口“市民云”,带来了互联网+城市服务、+医疗健康、+文化教育、+人文旅游、+社区生活等多款产品的创新服务和互动体验——巿民仅需一个APP、一个账号,即可乐享智慧城市生活。或访问多个政府及公共机构的个人数据,包括“三金”账单、家庭公用事业账单、健康档案、车辆违章记录、车证信息、个人税单、个人信用报告;或访问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及各类社区服务预约,包括菜价、天气、路况……目前,旅游、图书、公证、档案、志愿者等多个第三方服务已经入驻——让“虚拟”的互联网,成为服务民众的“实体”。

  “健康云”是万达信息以慢性病管理为切入点,为上海居民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的云健康管理平台,以引导居民实现对慢性病的自我管理,体验“三医联动”和分级诊疗服务为目标,使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实现预约挂号、健康档案查询、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互认,并能够及时获得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三级医院家庭专科医生团队的建议,在必要时能够及时获得转诊通道和专科诊疗服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万达信息凭借智慧城市及民生相关领域,逐步构建“互联网+服务”科创框架,让每一位市民真正地体验到城市更智慧所带来的生活便捷。

  上海起帆

  拓展电缆市场新蓝海

  “工业机器人用电缆,耐极寒电缆,新能源汽车用电缆……”在上海起帆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正在进行的研发列表上罗列着十几个研发项目,这是上海起帆布局产品升级,拓展电缆市场新蓝海的的重要举措。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但多年来很多企业重“”不重“”,行业内恶性竞争严重,近年来,不少企业利润下滑,起帆却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其原因就是企业发展一直重创新、重品质。上海起帆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厂区位于上海青浦区和金山区。公司的产品有22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通信电缆和裸电线,产品辐射全国。2015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约40亿元人民币,连续多年名列上海民营企业百强榜单。

  多年来,起帆一直坚持在创新上投入,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每年都会投放1-2个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已经拥有13个发明专利和89个实用新型专利;生产10个系列5000多个型号的电线电缆,先后被授予上海名牌产品等荣誉。2015年11月17日上海起帆电线电缆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这标志着起帆电缆和众多大学以及包括上海电缆研究所在内的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开始了新的篇章。院士专家工作站依托国内电线电缆研究领域的专业机构,根据企业的创新需求提供技术指导;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引进技术成果在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此举极大增强了起帆的创新能力。

  目前起帆正在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用电缆、耐极寒用电缆等可靠性要求高,有的要适应长期极寒条件,有的要经受频繁扭曲,或者拖曳。不少项目已经进入批量生产前的中试阶段,一旦投入批量生产,将为起帆带来新的增长点,也将在很多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在布局新产品的同时,起帆从成立之初就坚持走重视产品质量的道路。“我们的产品,不怕检测。客户拿到货后,无论送到哪里检测,都不会有问题。”长期重视产品质量的周桂华董事长一直对公司的产品很有信心。据介绍,起帆每年在检测设备上都有巨大投入,每一条产品线都有专门的质管人员,如今他们还实现了产品的电子监管,从来料到加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相应的信息记录,如果有问题,可以实现追溯。细化了产品质量监管,提高了员工质量控制意识,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经得住考验。在水立方项目、上海地铁9号线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激烈竞争中,起帆都以过硬的质量赢得了专家评审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这也是起帆二十多年稳步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