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院为“一带一路”输送光明使者

07.11.2016  19:04


从教人才到交人才   从教技术到交文化



上海电院为“一带一路”输送光明使者



本报记者 赵冉 通讯员 王琦



  孟什·巴什尔·艾哈迈德并非第一次来中国,可这是他第一次以“学生”身份在上海电力学院接受为期3周的系统学习。第一堂课《中国先进发电技术现状与展望》就让这位孟加拉能源发展委员会主任备感振奋:“我们国家目前电力十分短缺,到2021年前,将建设8座火力发电站,让全国发电量翻一番,而与中国合作是我们的首选,向中国学习更是我们的必修课!”10月31日,包括缅甸仰光大学校长鄱高、印度尼西亚棉兰理工大学副校长贝塔·金丁等高校领导,以及蒙古、老挝等国家能源部门的高级官员等20人,汇聚上海电力学院变身“学员”,实地感受中国的“动力”和“光明”。



  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主任翁培奋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斯里兰卡100卢比面额纸币,它的正面就是由中国设计建设的普特拉姆电站。“这是该国第一座燃煤电站,也是其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工程建设项目。”翁培奋表示。在过去5年,中国在海外投资及建设的发电厂、电网项目已成为仅次于高铁的第二大热点项目。



  “这些工程除了在建设期内交钥匙之外,还要完成‘教人才’‘交人才’工程。”翁培奋说,也就是要将中国所建电站的整套运营方案与管理经验等教给当地员工,可见其对电力人才需求旺盛。



  “上海电力学院是我的母校!”印尼玛巴电厂的技术骨干DennyFernando骄傲地说。2015年,上海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投建了玛巴电厂,70%的员工要来自当地,印尼的电力人才培养无法胜任需求,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上海电力学院。印尼项目负责人张昶说:“4个月的培训效果超乎预期。公司还有另一个印尼项目在建,将来的培训我们还找他们。”电力企业“走出去”,电力人才培养更要贴得紧、跟得上、用得上。上海电力学院校长李和兴表示:“我们就是要为能源电力行业‘闯世界’服务、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近五年,上海电力学院为能源电力行业输送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     业生4000多人,非学历培训万余人次,开发非学历教育培训40多项,形成了面向发电、电网、电力建设等5大领域的综合培训体系。该校发起成立了由10个国家的10所电力高校参加的国际电力高校联盟,聘请海外名师27人。该校积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国际合作办学(2+2)在校学生稳定在500人规模以上,开启了与德国的硕士双学位国际合作培养模式,实施海外学习、实习项目,2015年涉及学生400多人,接纳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的本科生和硕士留学生。



  “十三五”期间,上海电力学院将以国际电力高校联盟为基础,构建大国际合作新格局,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包括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和层次,增加留学生人数和覆盖国家数目,大力发展国际合作继续教育,增加师资队伍双向交流,积极筹备申报国际联合实验室,鼓励承担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和召开国际会议,为企业国际合作提供服务,依托“一带一路”能源电力战略研究智库,为我国能源电力国际化提供决策咨询。



  9月21日,上海电力学院迎来了100名来自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的 “新生”。该项目是两国元首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下签署的第一个大型能源项目,总投资19亿美元,被巴基斯坦总理定义为“一号工程”,第一台机组明年底投产。经过5个月的岗前培训,这批学员将成为从东海之滨到印度洋海岸的 “光明使者”。11月底,国家能源局主办,亚洲开发银行赞助,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政府的司局级以上官员参加的又一个光伏发电专项建设培训班也将在该校开班。



此外,印尼、越南等国家学员的国际电力培训项目计划已排到2017年底。



  刚到上海两天,老挝仰光大学校长鄱高就学会了“侬好”“幸会”两句上海话:“我此行不仅仅是学习和考察电力教育,更是学习和感受中国文化,今后我将让学生深入地学习中国文化,培养他们成为‘一带一路’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