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登陆上证A股 完成从龟到兔的逆袭

18.08.2016  00:0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与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一同敲响“上海电影”上市的锣声。

  东方网记者解敏8月17日报道:今天,作为上证主版首批上市的两家大型电影企业之一,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鸣锣开市,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上海电影开盘价为12.23元,开盘即涨停报14.67元,涨幅43.96%,总市值达54.8亿。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见证了中国电影百年沉甸甸的发展历史。从中国第一部“西洋影戏”在上海放映,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在上海制作完成,上海电影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整个中国电影的命运休戚相关。如今,上海电影的“航空母舰”——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正在改革与转型中谋求更宽广的发展。对于“上海电影”上市,上影集团总裁、上海电影董事长任仲伦表示,上市公司的战略方向是打造更符合国际潮流的发行生态环,做强“大发行”概念。

  任仲伦回忆起自己与上影一路走来的日子深有感触。2003年,他出任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的时候也正是中国电影最困难的时候,全中国一整年电影票房仅9亿,观众人7500万次。与中国电影史上的峰值——1991年的24亿票房相比,简直低到了谷底。而当时的上影集团,作为一家“老牌”国有企业,有近3000名在职员工,和超过3000多位离退休员工,巨大的成本是摆在他面前最直接的难题。他深知,企业持续盈利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尤其是高风险的电影企业,没有钱,干不了电影,更干不了电影企业。此后的十年里,任仲伦带领上影人励精图治做了两件最重要的事情:完成转企改制、建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影产业链+转企改制。

  被“逼上梁山”的上影要改革,最初的突破口是要完成文化事业单位向市场主体的转变。上影成为了上海第一家事业转企业的文化单位。改革势必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冲突,行政职务、铁饭碗,11个相关单位和2500多号人,有人怨,有人恨......从2004年的整体转企,到2007年的整体转制,再到2012年改制谋求上市,直到今天,12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在全国电影制片企业中,上影是最早大力投资影院建设与发展院线的,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影院线之一。10年前,任仲伦倡导造电影院的时候,许多人理解不了,拍电影的造电影院干嘛?“当时电影院的收益并不高,10年后,上影净利润翻了百倍以上,影院和院线的收益就变成了第一利润来源。”深厚的行业资源和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让联和院线无论是加盟影院数量还是票房规模,在十数年的市场洗礼中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拥有超过300家加盟影院,2015年票房超过31亿元。

  在全产业链的基础上,无论是经营还是创作,这些年上影都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在创作方面,上影近年来推出的《西藏天空》、《天将雄狮》、《山河故人》、《盗墓笔记》、《黑猫警长》等主旋律、正能量的影片都成为电影市场中的重磅制作。上游的制片业务将为发行和放映终端提供支持,几十年历史积累下的版权库也选定了“上海电影”作为重要授权代理方来进行开发和运营。多片种繁荣,创作生产能量领先、市场占有率领先、国际影响力领先的中国现代影业集团。目前上影以产业链最完整、企业效益领先而闻名业界。

  任仲伦将“上海电影”与民营影业、外资影业的角逐比作一场龟兔赛跑,民营企业在市场中没有沉重的负担,活蹦乱跳,而上影则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一步一步迎头赶上。直到今天,这次上海电影的上市是上影这些年来坚持改革创新的一次厚积薄发。传统的国有电影企业,已经有能力摆脱历史积淀的问题和矛盾,走出困境,开始与其他性质的电影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按照市场规律重新开始竞争。

  “上海电影”登陆资本市场,这艘影视航母未来的版图更加令人期待。据悉,上市之后,上海电影将按照战略发展规划,全力拓展发行、院线、电子商务三大平台联动规模,做大市场;以系统管理为基础,全力打造联和院线、上影影城、天下票仓三大品牌核心价值,做强市场;以团队建设为根本,全力提升经营团队创造力、客户满意率、投资者信任度三大群体互动效应,做优市场。致力于成为市场占有率领先、综合竞争力领先的国际一流的影视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股东收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