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学院的“毛智晟们”是怎样涌出来的
上海电力学院的“毛智晟们”是怎样涌出来的
2016-03-04 15:02:28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今年2月,上海电力学院学子毛智晟因在寒风中热心救助晕倒老人的事迹获评“2015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然而,最令电院老师们欣慰的是,虽然毛智晟同学毕业了,但他的雷锋精神如今已在电院落地生根。去年以来,无数来自社会各界的感谢信、锦旗如潮水般涌向电院,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校方的思考:为什么一个毛智晟毕业了,数十个“毛智晟”涌出来?在近六成市民“怕惹事上身”不愿学雷锋的今天,雷锋精神到底是怎样在这样一所行业性高校落地生根的?
感谢信如潮水般涌入学校
带着同样的疑问,记者走进了上海电力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顾春华向记者展示了厚厚一沓感谢信。这些感谢信都是电院师生在帮助他人后悄然离开,受助人经过多方寻找才得知他们的姓名,并向上海电力学院送来的。
2015年2月,成教学院严斌老师驾车路遇出租车刮倒骑车人后逃逸,他立即报警并截停出租车伸张正义;
7月28日凌晨,国交学院2013级学生沈思远路遇乘客因醉酒拒付出租车费并殴打司机,他及时上前劝阻报警并尾随醉酒乘客,最终与赶来的警察一起将该名乘客制服,并主动去派出所举证;
9月20日,七旬老人郭阿婆在长阳路不慎跌倒,下巴血流不止,伤势严重。途经的洪婉莎等六名电气学院研究生见状立即上前搀扶起郭阿婆并主动陪她去医院处理伤口,自掏腰包打车和付挂号费;
9月30,能机学院研究生小刘路遇警察追捕盗窃犯,他见义勇为果断出手制服嫌疑人;
……
这样的事迹太多太多了,受助人表示,“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多一些像贵校沈思远那样的好学生,发挥正能量”,但师生们却都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微不足道。洪婉莎同学说:“‘扶不扶’当时一点也没考虑,老人年纪大了又受了伤,我们年轻人就应当立即伸出援手。”沈思远同学表示:“当时是凌晨时分,看见出租车司机被醉汉打得倒地不起,特别气愤。但我也告诉自己要冷静,要用法律和理智来帮忙。”
思政课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为什么近年来学校涌现出这么多的“雷锋师生”?电院社会科学部主任焦娅敏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会不会跟咱们学校的思政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有什么关联?说起这一点,焦主任也特别的自豪。
“不是都说大学思政课难上吗?”焦娅敏介绍道,学校根据理工科大学生特点,重点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及时结合社会热点与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不断充实到思政课课堂,并积极探索思政课第一第二课堂联动,形成了“一网一坛一册”的实践共享平台,思政课作为德育主阵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例如去年,由路遥同名小说改变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在大学校园也带动了一股热潮。于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教师就引领学生透过《平凡的世界》认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尤其是上世纪农村的变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础》课上,教师引导大学生对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的感情展开讨论,思考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校园爱情。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触动了学生的心弦,自然能取得共鸣,进而才能自觉将对理论的认同转化为实践行动。
思政课上“吃不饱”的学生怎么办?电院甚至还成立了一个学生自发组织的理论社团——“时习社”。在时习社里,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们捧起了《改革热点面对面》、《平易近人》等社科名著和文学经典,一起热火朝天地探讨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学习。成立近一年来,时习社已发展到80多名学员、3位指导老师的规模,成员还在暑期奔赴延安调研考察,去敬老院看望老红军对话抗战英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对此,校党委、团委、社联、社科部等多个部门都提供了大力支持,校党委书记成旦红甚至还为时习社全体社员主讲了第一堂理论辅导课。
同伴教育的影响胜过教师说教
焦娅敏还特别提到了思政课的一条授课思路——同伴教育的影响远胜教师的说教。“用大学生身边的例子来讲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对学生的触动往往特别大,效果也会特别好”。为此,她特别举了“电娃”和毛智晟这两个例子。
2010年世博会期间,来自电力学院的志愿者“电娃”经受住高温酷暑及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的严峻考验,共接待游客超过650.8万人次,当中涌现出诸如藏族学生家乡遇舟曲泥石流仍坚持上岗、带病带伤坚持上岗、放弃实习机会坚持上岗等大量感人事迹,为“海宝”一代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在世博会后鼓励每个“电娃”都谈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把志愿者精神与责任意识辐射出去,感动了身边的不少同学。在那以后,学校的志愿者活动总是特别受欢迎,大一至大三的几乎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
2015年,毛智晟成为了电院学生“身边的榜样”,当“老人摔倒要不要扶”作为一个社会话题被讨论时,这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他救助晕倒老人的善行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典范。2015年,电院围绕毛智晟同学的优秀事迹集中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和专题学习,网上充分利用易班网络平台,开展 “分享温暖感动,为身边的雷锋‘点赞’”等活动;网下邀请毛智晟同学在首日教育和毕业典礼等场合与不同的学生群体面对面交流互动、深入讨论。
效果到底怎样?电信学院分党委副书记陈姗姗报出了一组数据。在去年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电信学院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原计划献血指标数为124,但实际献血人数为143,很多同学甚至在指标已满后哀求老师让自己献血。一位女生的话至今让陈老师记忆犹新,她说,“听了毛智晟学长的事迹,我就特别想在大学毕业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机会来了,献血就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容错率低的行业需要高度的责任感
校党办主任毛静涛也透露了自己的思考,在她看来,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上海电力学院自建校之初就把电力行业对可靠性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体现在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之中。“因为这一行的容错率非常低,因此需要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政培养模式”。她还透露,20多年来,党政主要领导一直坚持为学生作思想理论专题报告、上形势与政策课,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和校情,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兴青春报国之志。
此外,学校还将社会责任教育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固定教育时间、固化教育活动”,构建社会责任教育的教育平台和长效机制。例如以入学教育、毕业教育为契机,在学生刚步入大学和即将跨入社会的人生关键时刻强化责任教育;以首日教育为载体,在每学期初结合时事明确教育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所承担的责任。
另外还注重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志愿服务、社工慈善,在服务、奉献中履行对他人、群体和社会的责任,将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落到实处,从而促进社会责任知、行的相互转化。例如,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参加“95598—上海电力报修热线”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熟悉电力一线生产实际的同时,体会到了责任和奉献;还组织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推进与上海市劳模育人实践基地“杨庆华输电技术创新工作室”的结对共建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给学生提供具有当下时代精神的学习榜样。
一所大学究竟是怎样让雷锋精神落地生根的?每个老师似乎都找到了答案。把他们的答案相加,就是最正确的那个答案了吗?最后,顾春华老师又提起了学校遵循了半个多世纪的办学理念——务实致用、明理致远。前半句是对学生做事提出要求,后半句则是对做人提出要求。或许,我们把这个问题再往前追溯半个多世纪,才会明白时间是如何把一些宝贵的品质在这座校园里慢慢沉淀,才能寻找到我们想要的那个答案。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6/03/04/204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