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量破亿 上海机场如何建设"看不见"的机场

24.12.2016  00:40

原标题:客流破亿,上海机场如何建设“看不见”的机场

  今后的上海机场,不能再以量来取舍,而应开始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2009年,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受邀成为英国希斯罗机场首位驻站作家,他由此开始细致了解一座机场的方方面面,最终写下了一部非凡的跨界作品《机场里的小旅行》。阿兰惊叹道:“在这个混乱纷杂的时代,航站楼显然是逻辑和秩序的庇护所……如果有人要你带火星人参观一个地方,其中简洁扼要地综合了人类文明中的各种主题——那么这个地方必然是机场的出入境大厅……

  此言非虚,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机场都堪称现代人类建筑中最复杂的代表之一。站在浦东国际机场的航站楼大厅内,很少有人真的了解,这座每年客流超过6000万人次、年起降飞机超过45万架次、拥有2座航站楼4条跑道的机场,还囊括着107家航空公司、200多家商店及出租车公司、一关三检等政府部门,究竟是一种怎样复杂的存在。

  “让所有乘客满意出行”这一目标看似简单,却需要两座机场内数百家单位、近8万人的通力合作。正因此,当上海机场年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时,机场集团董事长李德润和总裁景逸鸣都对记者表达了这样的心情:“喜悦瞬间而过,压力扑面而来。今后的上海机场,不能再以量来取舍,而应开始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安全,永远没有尽头

  为满足上海世界城市的发展需求,上海空港改扩建工程正不断加快。2017年底,虹桥东区改造将完工,新的T1航站楼将在交通、设施、流程等实现全方位提升;2019年上半年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投运,以世界最大单体卫星厅为首的近20项工程,将使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增长至8000万人次。

  “机场硬件设施的提升,随着上海城市经济发展需求而发展,但机场建设成就与旅客的感受、要求是不同的,这也是机场必须面对的问题。”机场集团董事长李德润说,当上海空港年客流量过亿后,机场的思维方式也应随之向世界级机场的理念过渡,机场外延的扩建与内涵服务的提升缺一不可。”

  若将机场硬件扩张视作“看得见”的机场,那么,服务、软件的提升则将造就一座“看不见”的机场。后者可能更加重要。

  “1亿客流是成绩,也是压力,机场的运营面临极大挑战。”在景逸鸣看来,“首要考量的是安全,既包括飞行安全,也有地面安全,这是航空业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机场存在的价值。

  “安全,永远没有尽头。”李德润说,上海空港在安全上的投入可谓不惜成本。

  研制部署长达27公里的国内第一家物联网感知机场围界防入侵系统; 研究建设我国首条智能跑道,浦东机场第四跑道下的光缆长达2万米,能记录每一次航班起降微小的温度、湿度变化;建设国内首家机场协同决策系统,使上海空港全系统可靠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每一个第一、首家身后,都是上海机场对安全运营的不懈追求。

  还能怎么做?目前,上海空港正在探索业务结构、资本结构及治理结构优化,在景逸鸣看来,“能不能借助金融思维,进一步确保安全运行管控的合理性,在效益与安全之间找到最大化平衡,使不惜成本也变得更加有效?对安全的追求,怎样都不为过。

   准点,多单位高效精准串连

  如果将公众对上海民航最关注的话题排序,前3位中肯定有一条——准点率。

  “越大不一定越有效率,尤其是超大机场的规模效应,会将任何一个点的问题呈几何级放大,往往比中小型机场更容易积累问题。”李德润说,“上海由于土地资源受限,集约化是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品质,这对矛盾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航班准点率。

  景逸鸣曾对一架过站航班的全流程进行调查,发现在过站2小时内,共需16个节点的顺利交接才能确保航班准点,“当时我们将抓航班准点率作为突破口,航班正点可以成为一切工作的目的,也能成为考察全流程效率的手段。在各个系统之间,机场可以肩负起运行组织协调的责任,将各个组织的运行效率不断优化。

  技术基础与服务细节更是两大决定性因素。“比如飞机在场内滑行时间过长问题,浦东机场目前还未实现就近起降,机场空管还需要目视滑行,国外的经验能不能借鉴?”李德润说,正在推进的“虹桥机场绕滑项目”,可以减少飞行穿越占用跑道的时间,包括规划调整和建设快速出口滑行道,选址并新建下滑台等导航设施,改造跑道助航灯光系统等,为管制人员提供更加灵活的运行指挥方案。此外,浦东机场将建成贯通T3滑行道南侧的L滑行道,减少飞机滑行中的连续弯道,进而破解大型枢纽机场飞行区面积增加与效率提升之间的关系。

  “两年前我曾去美国达拉斯机场考察,达拉斯机场有7条跑道,却能有条不紊,规范起了很大作用。”景逸鸣说,目前我国飞国外航班都已通过FAA(联邦航空局)标准,但国内航班还没有实施;虹桥机场2条跑道是我国第一组近距离跑道,间距仅365米,但在目前运行标准中还只能以一条跑道规范,效率大大受限。

  “作为国内首个旅客吞吐量过亿的城市机场体系,上海机场运行面临的问题往往在国内没有规范可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依靠自己的探索和创新。”李德润说,“上海所在的华东地区,以占全国1/9的空域资源,承担着全国1/3的空运量,空管人员担负着巨大的责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空域资源紧张、天气因素叠加等导致准点率提升困难,但并非没有改进空间,能否借鉴自贸区精神,勇于突破,制定具有上海机场特点的运行规范和服务标准,打造与枢纽特点相匹配的运行产品和服务品牌,这需要行业共同探索。

   服务,智能化带来无限可能

  如果我们将眼光再放长远,对标上海前面的4座过亿级枢纽机场——英国伦敦,美国纽约、亚特兰大和日本东京,可见机场的地位、价值与城市功能息息相关。“例如全球第一个过亿城市伦敦,作为航运中心,伦敦的海运量并不大,但各种要素的交易量、配套设施都居全球之首,纽约的情况类似。”景逸鸣说,“随着上海的发展,上海空港必然也将走向世界级枢纽,而我们要做的是保障。

  “上海航运中心建设,需要一座功能更加完善、体系更加健全的航空枢纽,培育拉动航空服务业发展、促进航空资源集聚、形成航空资源配置能力,并形成与世界级卓越城市相匹配的国际航线网络。”李德润说。如今,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沿线65个国家中,上海已经开通了至35个国家的直飞航线,2015年往返的旅客吞吐量超过781万人次。

  “旅客的需求很简单,就是简化出行,优化服务。”景逸鸣说,如今,上海机场已成为国内自助服务产品最丰富的机场,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自助登机、自助购票,加之上海机场创新推出的快速安检、定制酒店班车、自助乘机、智能化出租车管理等服务,机场便捷度、舒适度大大提升。

  而当下的互联网浪潮,更给予机场未来无限可能。“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未来的机场运营将会呈现全新的运行模式,考验着机场管理者的智慧和勇气。”景逸鸣说。基于全球机场协会单项评比第一的WIFI服务,上海机场正在搭建功能强大的一站式旅客服务APP,尝试提供从出门前往机场到登机离开机场的一站式服务和独特的互动体验。而通过智慧口岸建设,上海通关作业无纸化、出港电子运单使用率等服务指标已在全球机场领先。

  基于“品质领先的世界级航空枢纽、超大型机场卓越运营的典范、价值创造能力最强的机场产业集团”愿景,在李德润看来,上海机场必须承担起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发挥代表国家争当世界顶尖级航空枢纽的竞争功能;在促进行业发展中,发挥行业领头羊的创新和标杆功能;在区域发展中,发挥引领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机场群协同发展的龙头功能; 在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中,发挥对特大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服务保障功能。

  日夜不停的上海空港,已突破1亿客流的数字还将继续累积,上海机场的前路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