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暴雨天不再看海 海绵城市指日可待

23.10.2015  10:51

这两年,每每遭遇暴雨天气,上海的多处区域就会出现严重积水的情形,给人们的出行带来种种不便。



于是,到上海“看海”,成为了许多市民无奈的调侃。


这样的局面,或许将得到改善!


小编获悉,上海正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解决暴雨成涝的问题。目前,上海已选择了浦东临港地区、松江南部新城、普陀桃浦地区开展试点。于是,小编提前来到浦东临港,一探“海绵城市”的建设进度。


滴水湖环湖带雨水综合改造项目是规划中临港海绵城市建设率先实施的项目。占地10万平米的西岛,原本水泥路面都已经换成了细小石子铺成的砾石路面,今后一旦下雨,雨水就会顺着砾石渗到下去。



岸边,原本石块堆积的硬驳岸,现在变身为树桩围成的软驳岸。以后,当涨潮没过堤岸时,就会形成犹如滩涂湿地的景观,同时,还能对水质起到净化。



在本月刚开建的LID商务街区,地面设计为透水铺装,房子的屋顶将建设4000平米绿化,并在低层屋面建设雨水蓄水罐。非常特别的是,每个建筑单元都有一个漂亮的雨水花园。



这样,屋顶收集的水,会进入雨水花园里面,既起到绿化灌溉的作用,也会形成独特景观。而通过雨水花园,多余的雨水也将自然下渗。当然,像这样的雨水花园,目前只能在新建的小区和商圈等处推广。如果想要它建到你家旁边,估计还有难度。


小编了解到,根据上海地下水位较高,不透水路面的面积比较大,同时,上海又是以黏土为主,土壤的下渗率比较小等特点,上海将推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海绵城市标准体系。而由于海绵城市在新建城区中建设推进相对容易。针对上海老城区,只能结合旧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老旧工业区改造等择机而行。新建和改建情况不一样,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法也会不一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顾金山表示,上海希望到2020年,基本形成生态保护和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技术与设施体系,“试点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即80%的雨水尽量留下来,20%的雨水通过传统方式排放;老城地区通过试点和改造实现75%控制率。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