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数学教师带回新收获 让学生用思考代替题海战术

10.02.2017  21:36

  “两周的交流时间,不仅把上海的经验带入英国课堂,也吸收了不少英国课堂之美。”2016年底到2017年初,上海71名数学教师参与了第三轮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分两批次站在了英国中小学的讲台上,春节前回到上海。

  临近开学,这些赴英交流的上海教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他们惊喜地发现,上海数学教学的经验已在英国的课堂上渐露头角;而英国课堂也给他们带来不少启发。

   部分上海经验已在英国课堂“转化

  2014年4月,中英双方召开第二轮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正式确定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此后,中英双方先后互派了100多所学校超过400名教师参与交流项目。

  目前,英国已经有800所小学使用上海的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点,让参与此次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曲阳路第四小学数学教师卫美颇有感触———例如上课之前,老师会带领学生做10分钟的口算游戏;当得知数学乘法运算有九九乘法口诀后,英国的数学教师们借鉴这个经验,将一首英国传统儿歌改编成英国版本的数学计算口诀。“课堂上就会发现,不少孩子一边计算题目,一边小声哼唱着这首儿歌。”卫美说。

   两国小学生的努力“性价比”值得深思

  陆秦岭已在上海市民办丽英小学执鞭近20年,去年底,他成为第三批中英交流数学教师代表来到了英国利物浦地区附近的一所小学。

  刚一上讲台,陆秦岭反而感到一丝压力。“没想到,英国小学生们思维能力和课堂活跃程度丝毫不逊于上海小学生。”陆秦岭在英国开设了一堂“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开课,原本并不好理解的内容,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在课堂仅有的时间内显示出了对知识的有效理解。

  课后,陆秦岭冷静下来思考的是两国小学生在大致相同的思维能力背后付出的努力“性价比”。他看到,在英国,小学阶段并没有布置家庭作业。相比之下,上海的孩子从小就经历了严谨的作业和配套习题的训练。

  同样赴英交流的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数学教师周怡发现,在英国1个小时的数学课上,教师们非常善于运用各类教学工具。“类似七巧板、积木等教学工具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英国教师留出大量的时间来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极大地激励了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两位上海的数学教师认为,课堂上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探究,比题海战术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

   英国教师敬业精神打动上海教师

  “你知道吗,我的英国搭档马丁老师在来上海进行考察学习时,把上海小学数学教材和配套的练习10本书全部背回了英国。”陆秦岭说,马丁不厌其烦地请教他,或者通过翻译软件来一点点学习上海教材中的“奥秘”。

  在英国小学,教师都是“包办制度”,即一名教师要教授所有学科课程。因为英国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辅书籍,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配套习题等都要由教师自己来研究和制定。

  马丁每天在学校准备作业题、教学工具,一直忙个不停。下午4点放学后,他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来批改作业。而后,再利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准备第二天的教学内容。“英国教师的待遇也不算高,但他们对于教育充满热情和责任感。

  周怡受邀到英国教师家庭做客,她发现,这些教师会无时无刻关心自己的学生。“英国的学生时间观念很强,时刻注意自我的形象。比如下课在走廊里安安静静,走到操场后才会开心地玩。”在周怡看来,正是教师平日言传身教地先教会孩子做人,才能有更好的基础学习更多知识。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