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交大院士校友返校 诠释“奉献”“报国”

10.04.2016  22:42

昨天(4月9日),正沉浸在120周年校庆氛围的上海交通大学迎来两位重量级校友返校“省亲”——中国工程院院士、交大1949届校友黄旭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交大1962届校友闻雪友。两位院士校友分享了他们科研报国的人生经历,让现场交大学子为之动容。 

据悉,这项“院士回母校”活动由教育部关工委联合中国工程院共同发起,将在北京、天津、上海等8座城市的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陆续开展。  

关键词:奉献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在120周年校庆大会上,92岁高龄的交大老学长——黄旭华挺直腰板,上台演讲时毅然推开了为他准备的椅子,成为校庆期间最让人竖起拇指的话题。  

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26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红海湾区田墘镇,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抗日战争爆发后,刚刚完成小学学业的黄旭华听闻汕头一所学校搬迁至揭阳市的一个山沟里,毅然背起书包走了四天四夜追寻“读书梦”。“虽然是这么样的一个学校,但是不能免除战争的侵扰。”黄旭华回忆,老师常带着他们拿着黑板躲到隐蔽的地方坐下来继续上课。  

当时的黄旭华内心愤慨——“为什么我们中国那么大的地方,找一个安静读书的地方都没有?”从此,他弃医从工,考进了以工科见长的上海交通大学,“我要学航空,学造船。造飞机保卫我们祖国的蓝天;造军舰,抵御侵略,保卫我们的国家。”  

由于保密制度,黄旭华在研制核潜艇期间,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他的父亲直到去世都不知道黄旭华做什么,当若干年后他的工作可以公开了,母亲已经90多岁。  

搞科研没有奉献精神,那是很难实现的。”黄旭华告诫交大学子,科研是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追求新的东西,不断追求未知数,新的未知数也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如果你要向“”看,在科研上,你是没有出息的。”  

关键词:报国

中国舰船轮机发展领航人”闻雪友

交大1962届校友闻雪友的大学时代并不普通,他那一届经历了反右、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至今,我们仍记得下乡劳动锻炼的情景:凌晨四点集合、每人自背全部行装,从老交大出发,全体步行,直到次日凌晨一点才到达农户住地”。  

闻雪友出生在上海,自1962年交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0三研究所工作到今。四十多年来,他一直活跃在研制工作的第一线,见证经历了我国舰船燃气轮机发展的全过程,走过多个从设计到应用的大循环,并身体力行的将创新技术向燃气轮机民用领域应用推广。  

他是新一代中国船用燃气轮机总设计师,他研究的燃气轮机回注蒸汽新技术在试验室取得成功后,就在国内燃气轮机电站首次应用获得成功,达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设社会效益,填补了这项技术在国内的空白。  

在交大求学的经历让闻雪友至今难忘。当时学校召铜管乐队,仅仅看得懂五线谱的他阴差阳错点地成为乐队的一员。他向在座的学弟学妹们推荐艺术,认为艺术熏陶对陶冶情操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闻雪友在家中八个孩子中排行老五,毕业分配时,他选择了服从国家统一分配,直接去了哈尔滨。他的姐姐在北京,妹妹在西南,一家人鲜有团聚的日子。他一心埋首于发动机设计图纸中,只想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位至今仍奋斗在研制第一线的老院士鼓励交大学子珍惜机遇勇于探索,不要一味迷信权威和外国技术,积极动手动脑做科研。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6.04.10  

原文: 上海交大院士校友返校 诠释“奉献”“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