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交大“相声天团”:有梦、有段子

03.06.2016  16:43

张杰、姚明为交大相声团助阵( 视频

在上海交大,有这样一群学生,坚持13年,创作了超过6500分钟的相声,引来校长“杰哥”张杰、学长“中国高度”姚明登上他们的舞台……从《四士同堂》到《第二天,唐》,从《反正也是证》到《交大那些事》,曾经荣获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的上海交大相声协会正用欢声笑语讲述别样的交大故事。  

交大相声的原创之路

舞台上,交大相声协会的第12台原创作品《局遇网》正在上演,吸引了近1000名观众来到现场,其中大部分是学生,也有一部分老师和慕名而来的校友。相声剧讲述了大学生在创业创新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故事,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此起彼伏和笑声把演出推向高潮。  

有梦”、“有段子”,在上海交大这样的南方学校,相声是如何发展为一种风靡校园的艺术的呢?  

交大相声协会成立于2003年,在起初的近两年间,协会成员始终不足两位数。几次演出下来,知名度有所提升,但节目受欢迎程度并不高。即便如此,老会员们没有放弃,始终在探索如何才能让同学们喜欢上相声协会的节目。最终,他们选择了“原创”,播种那属于交大人自己的种子,书写交大人自己的故事。  

到2004年底,经过不懈努力,相声协会终于创作出一批脍炙人口的原创相声——《骑车》、《练车》、《急性子》、《别说好》。2005年6月2日,首台相声剧《四士同堂》在菁菁堂正式上演,从开始策划到最终把相声剧真正搬上舞台,从着手搜集素材、写段子、修改到一次次排练,从联系经费支持、宣传、场地布置到最终敲定台本,整整用去了一年的时间,但观众一次次掌声和笑声给予了相声协会最大的肯定。  

自此,上海交通大学相声协会的成员们坚持每年推出一部相声剧,从《四士同堂》的惊艳首秀,到2011年《反正也是证》的成熟,再到2016年的《局域网》,相声协会的人虽然换了一届又一届,然而校园相声的欢笑始终不变。  

原创精神闪耀校园文化建设

交大相声到底和传统相声有什么不同?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说,“原创、接地气、不低俗、传递时代思想,这些才是传统相声最重要的传统”。  

在曾经担任相声协会会长的李宏烨看来,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而相声是把幽默最大化的方式之一。他不拘泥于传统相声,却把传统相声研究得很透彻,反复原创最终研制出了交大味道的相声。如今,交大博士毕业的他又带领着自己成立的创业团队——新语相声俱乐部,去研制中国味道的新相声。  

回顾这些相声剧,是一部校园曲艺发展的探索史,也记载了上海交大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  

据了解,交大相声协会每年推出若干原创校园相声剧,每台相声剧包含原创相声7段以上,并配有原创串场以及原创背景音乐等。相声剧通过一系列原创艺术,表达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心声,被学生誉为十年间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每场相声剧网上视频点击率均破6000次。而相声剧《交大这些事》尝试将学校历史发展以相声的形式予以展现,其新颖的表现形式、笑果独特的情节设计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戏剧专家的青睐,荣膺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  

随着以“交大相声剧”等为代表的原创文化被逐步重视并不断加以强化,原创态度已经成为交大师生的一种行为范式。学生们在参与原创过程、欣赏原创作品、感受原创文化中,不断加强原创认知模式,潜移默化形成了探究型研究理念和批判性思维,并将其运用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014年起,交大相声与学校教学发展中心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培训形式——教学相声剧。几个演员扮演新教师、老教师、好学生、问题学生,把教师培训中理念和遇到的两难问题一并展示,引发思考。以前都是老师给学生讲课,教学相声剧则是学生用自己的原创给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这种气氛活跃的培训形式得到了参与者的一致好评,至今以原创3部《我爱上课》、《牛老师先飞》和《助角》,总共演出6场。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6.06.02  

原文: 上海交大“相声天团”:有梦、有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