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师全球最佳 收入待遇不成正比

23.02.2016  11:17

  在“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中上海教师“全球最佳”的消息传开后,这几天,老师们在引以为豪的同时,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现在是不是到了该调研上海教师收入待遇排名全球第几的时候了?”如此优秀的教师团队究竟该配上怎样的待遇,这将成为今后教育能否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的关键。在解读上海教师“成绩单”时,上海TALIS项目负责人张民选呼吁,一流的教师应该配上一流的待遇。

   我国教师收入指数明显偏低

  上海的教师待遇如何,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尽管此次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并未涉及,但根据OECD发布的《2015教育概览》,可以大致了解经合组织成员国教师的收入情况。

  薪资最高的是卢森堡,拥有10年教龄的初中老师可拿到99900美元的年薪(注:这是使用“购买力平价”换算后的美元值,采集的是2013年数据),这个数字比位列第二的德国高出近一半,位列其后的依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而这类老师年薪的国际均值是39268美元。

  那么我国教师的薪资水平如何?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15》,上海教育行业2014年的平均工资是87118元,在全市19个行业中排在第8名,处于中等位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小学教师年均工资达到46000元,中学教师年均工资达到49000元。分省来看,2012年北京小学教师年均工资水平最高,达到88280元,上海位列第二,达到84708元,广西最低,仅为32089元。2012年中学教师工资水平也是北京最高,达到92270元,上海为88401元,广西也是最低,仅为35206元。

  在分析教师工资时,通常会用到教师收入指数这个指标。教师收入指数是考察教师工资与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方法是一个地区教师年均工资与该地区人均GDP的比值。计算过各省份中小学教师收入指数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所长杜晓利分析说,各省中小学教师收入指数明显偏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匹配。

  有学者做过这样的分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美元以下的国家,教师收入指数都在2.5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左右的国家,教师收入指数国际平均值在7以上。而在我国,小学教师收入指数在0.80-2.65之间变动;中学教师收入指数在0.81-2.78之间变动。对此,杜晓利分析说,事实上,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38354元(约合6100多美元),其中6个省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14个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如何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收入水平,是各级政府未来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方面。”杜晓利说。

   薪酬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薪酬缺乏竞争力,也使得教师业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变得更为困难,这也是全球面临的普遍问题。来自OECD的研究显示,2008年的经济衰退对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产生了直接影响,2008-2013年经合组织中教师实际工资上升的国家比例下降到50%左右。在经合组织国家,学前和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为教育程度相似、全年工作的全职工人的78%,初中教师为该基准工资的80%,高中为82%。

  “我们选择做老师,当然首先不是冲着钱去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超过了薪酬,成为我们选择并坚守这个岗位的最重要原因,但我们希望社会能对教师工作多一些理解支持。”不少一线老师如是说。

  调查显示,尽管芬兰教师的工资不算最高,但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最强。“在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行业就是当老师,芬兰的中小学教师属于‘研究型,,必须具备硕士学历,这也使得师范教育更具吸引力。”张民选说,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毕业的一流学生都很乐意投身教师岗位,毕业后,教师岗位的竞争也极为激烈。而在我国,第一流的学生往往很少愿意选择师范院校。

   增加财政教育经费用于人员的比重

  如何提高教师收入,专家认为有一个问题必须直面,那就是增加财政教育经费用于人员的比重,进而形成教师收入稳定增加的机制。目前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情况,正如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在今年北京市人代会上所言:“教育不是没有钱,投入的钱挺多,但目中只有物没有人。

  对此,不少一线校长深有感触——“我们的教育舍得给学生投资,舍得给校舍投资,唯独舍不得给教师投资”。眼下,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沪上不少高中都在推行分层走班和导师制,“我们学校每个导师要承担5-10名学生的心理和生涯辅导任务,每两周要找学生谈一次话,老师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工作量大大增加,但相应的待遇却没有增加”。一位高中校长说,高考改革后,学校课程校本化的任务加重了,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发校本教材,构建课程模块,可补贴给老师的钱从哪里来?

  实际上,一所学校绩效工资的总盘子都是核定好的,“这也就意味着,老师只管上好课,不做这些额外工作,也能拿这些钱。但做了这些事情,也还是拿到这么多钱。”校长们坦言,其实,学校发给老师的一些象征性奖励也只是在这个总盘子里“拆东墙补西墙”。根据目前的薪酬分配方案,老师的额外付出都被看作是不计报酬的“分内事”。

  “大家肯定关注到一个现象——每到暑假,学校的操场就开始翻新。学校实验室高大上的设备简直可以媲美高校,但我很难感受到教师待遇上有什么大投入。”一位高中老师坦言,根据一些规定,最近学校连科研经费的口子都收紧了,课题所在学校的老师一律不能使用人员经费,科研经费只能用来购买设备等。说得直白点,学校申请了课题经费,但是很多钱都不能用,只好“”在那里,看着干着急。这也影响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一个老师做得再多再好,花再多力气去学习和研究,在目前的分配机制下,最终得到的报酬与其他老师一样多。

  这位老师还说,过去,老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很高,一个学期至少十几本。如今,校本课程的开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要么就是“吃老本”。“校长多次强调老师要甘于奉献,到后来自己都不好意思说了。尽管如此,大多数老师还是在无怨无悔地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