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战多处旧址:轰隆炮声、英勇反抗回荡耳畔

03.08.2015  11:06

  原标题:穿越时空的呐喊遗迹似乎寂静,但仔细聆听,轰隆的炮声、英勇的反抗、痛苦的呼号却回荡在一个民族的耳畔

主图为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雕塑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纪念这个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记者走进上海抗战中多处遗址、旧址,访问70位抗战老兵,用多种拍摄手法为历史留下许多珍贵镜头,并将于8月21日推出大型摄影专题展览《不朽·抗战老兵》。从今天起,我们分五期选发其中部分照片,纪念专题将贯穿整个八月。

   壹见证战争遗存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当我重访七十年前硝烟弥漫的那些战地遗迹时,脑海中浮现出摄影史上首位战地摄影师芬顿拍照的样子。

  摄影史上最早的战地摄影是由英国人罗杰·芬顿先生于1855年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他采用诞生于1851年的火棉胶湿版摄影法,带着两名助手和一个用马车拉着的暗室、5台相机、36箱器材、700套玻璃底版赶到克里米亚半岛,拍摄时间长达三个月,共拍摄了360张底版。

  火棉胶湿版摄影法虽比1840年法国人达盖尔申请注册专利的达盖尔摄影术曝光时间更短,但长达数十秒的曝光时间还是无法拍摄动态画面,他的大部分照片是有关于战地后方的静态场面,战场被拍摄成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风景。我重访的战地遗址画面似乎与芬顿先生当年面对的情景有相近之处,若是仅仅用数码相机记录,恐怕难以还原那种七十多年前的氛围,于是,我尝试采用湿版摄影的方式来表现重访的两处战地遗迹。

  炮台湾曾是清朝名将陈化成抗击英军镇守炮台殉身处,也是中国军队“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坚守处,炮台湾仅存的这门旧炮遗物承载了一段难以磨灭的历史。自清朝在此修筑炮台以来,发生了大大小小战斗不下十几次,特别是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将士们在炮台奋勇战斗,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这门旧炮成了重要的史实见证。

  “八一三”淞沪抗战,则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最悲壮惨烈的战役之一。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市区周围集结28万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架,全线发动猛攻,声称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而我上海守军即使是孤立无援也不畏强暴,与侵华日军血战到底,相持达3月之久,日军死伤人数超过5万人,双方损失惨重。

  日军正面进攻上海受挫,于是另派部队从防守薄弱的金山卫沿海偷袭,阴谋两面夹攻上海。

  1937年11月5日,日军在金山卫城南门登陆,登陆后沿路杀人放火,奸污妇女,抢夺财物,无恶不作,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十月初三惨案”。据《上海地方志》载,日军登陆数日内,金山县被杀害的无辜平民竟达2933人。

  2014年12月13日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海市公祭活动就在金山卫抗战纪念遗址举行,各界人士在名为《历史见证》的紫砂雕塑前,祭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遇难同胞,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日军侵占上海后,在虹口区东宝兴路建立了世界第一家慰安所“大一沙龙”。到1932年,在上海开业的日海军慰安所共达17家。这17家慰安所有艺妓279人、“慰安妇”163人。上海慰安所持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在战争中后期,“大一沙龙”中不仅有被强抓来的日本、朝鲜女人,也有不少中国女人,均遭受日军的性奴役。可以说,中国妇女是日军慰安制度最严重的受害人群。如今,这栋楼只剩下一些地砖和残存的物件还能依稀看出当年的痕迹。

  摄影批评家李楠说:“摄影是以空间来注解与转换时间的艺术。”我和同事走访的是不同的遗迹,采用了不同时期的摄影工艺,目的却是相同的,就是让画面穿越时空,将那些不能忘却的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显影在你的眼前。

   大一沙龙

  阳光明媚地投射下来,却依然难以穿过侵略者一段幽暗的岁月,曾经的呜咽至今飘荡……

  1932年1月,日军指定虹口区东宝兴路125弄“大一沙龙”等作为其海军指定“慰安所”。这是世界首个日军慰安所旧址。如今,水泥砌的花坛还在,台阶和地坪马赛克装饰也基本保留。

   金山卫

  无数平民被赶往刑场,深深的印痕压进肩膀,每一节锁链仿佛都迸射出撕心裂肺的悲号……

  1937年11月5日,日军在金山卫城南门登陆,沿路杀人放火,奸污妇女,抢夺财物,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十月初三惨案”。日军登陆数日内,金山县被杀害的无辜平民达2933人。

   炮台湾

  

  炮身、绿树皆肃穆静立,历史的硝烟此刻却横冲直撞,夹杂其间的是炮声、命令、奔跑、喊叫……

  1932年将士们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这门旧炮便是见证者。1937年8月13日与日军战斗最悲壮惨烈,上海守军与日军相持3月之久,双方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