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阳光警务”提升执法公信力

21.10.2014  21:37

        近年来,上海市公安局以“阳光警务”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执法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公安民警执法能力和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据统计,2013年上海公安投诉类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1.5%,市民安全感和满意度达83.31%和82.44%。
      上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白少康表示,“阳光警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警务的核心要素之一。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要强化依法严管意识,用好用足法律资源,加强执法合作,坚决依法打击处理各类违法行为,破解执法难题,切实将“阳光警务”体现在提升公安机关执法效能上。
        用足用好法律资源治理城市顽疾
      10月10日上午,从事非法客运活动的杨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如此“小心低调”,居然撞上民警设卡,当场被抓。原来,杨某此前就因开黑车被查过,警方当时在扣下杨某驾驶证的同时,把他的人、车信息也纳入监控名单。依托街面智能监控系统,民警发现他仍旧频繁上路从事非法客运。在摸清他的出行规律后,民警设卡将其抓获。
      过去,非法营运执法管理不属于公安部门管理范畴,但黑车容易引发治安案事件,公安部门理应“跨前一步”。为此,上海公安主动与交通管理部门联手,互通信息,建立协作联勤机制,最大限度挤压黑车生存空间、提高黑车运营成本。
      今年新出台的《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若干规定》明确了公安部门对从事非法客运驾驶人可暂扣驾驶证3至6个月,为民警打击提供了法律支撑。上海市公安局会同交通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黑车司机的处罚力度。从6月底法规施行至9月底,上海公安交警已暂扣黑车司机驾驶证690余本。
      不仅是黑车问题,群租、非法搭建等“城市顽疾”治理中,都有公安部门依法作为的身影。上海市公安局法制办副主任范宏飞告诉记者,完善的执法制度是规范执法的前提和基础,上海公安正针对实战亟须的法律依据,加强法律政策研究,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实现执法目的和执法效果的统一。
        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
      2月18日,一名当事人因手机被窃到某派出所报案,民警告知当事人因为该案发生在其他区域,建议他到案发地派出所报案。上海市公安局法制办在对各单位执法办案场所日常巡查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对这个派出所相关人员进行了追责。
      近年来,上海市公安局法制办总结了3类常发生的“隐形推诿”的情况:案件“属于其他单位、部门管辖范围”,建议到别处报案;以当事人还需要补充相关材料为由,建议返回补充材料;甚至还有人以“电脑坏了无法笔录”这样的原因拒绝受理。为解决此类问题,上海市公安局要求各区县派出所将相关制度规范公开张贴上墙,并公示了监督投诉举报渠道。
      目前,上海公安正全力打造的“阳光警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安行政管理、执法办案活动的公开、透明。以过去人们眼中“最神秘”的监管场所为例——上海在全国率先实行特邀监督员巡查监督制度,定期举办社会各界人士和在押人员家属座谈会。近年来,聘请特邀监督员152名,各监管场所已累计开放1162次,接待参访人员22682名。
      据了解,上海市公安局将逐步实现“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涉及执法办案、行政审批、服务群众的事项,以及涉及公民权益的执法标准,只要不涉密、不涉及公民个人隐私、不影响社会稳定,“应公开、尽公开”。
        精细化管理健全执法责任体系
      在上海市公安局警务督察总队,十几块显示屏实时显示着全市各派出所、职能部门的窗口情况。督察民警打开电脑系统,点击一家派出所名称,显示屏同步声画就切换到该派出所窗口。
      不仅执法场所内情况可随时监督,上海还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规范民警执法行为。上海街头的交警、巡警,随身都会携带一个350兆数字集群电台和一支录音笔。记者在南京东路派出所指挥中心看到,通过电台反馈的信息,配套的电子地图能实时显示正在该区域巡逻的民警图标,点击图标,就能显示出民警的姓名、呼号、警号、工作单位等信息。通过这两件随身工具,基本能还原民警一天的工作轨迹,既方便案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调配警力赶到现场,也能监督民警执法。
      精细化的执法管理,健全的执法责任体系,是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条件。据了解,上海公安严格贯彻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对行政复议被撤销或确认违法、行政诉讼败诉等属于追责范围内的案件,及时认定执法过错并核查定责,对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执法办案人员,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