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张57载"上海"情缘:白手起家造出上海牌手表

26.08.2016  08:04

原标题: 75岁老张57载"上海"情缘

  据《劳动报》报道,曾几何时,在国人眼中,最好的轿车是“红旗”,最好的手表是“上海”。坊间曾流行过一句话:“没有上海牌手表,就没有姑娘会嫁给你。”一块圆头白面的上海牌手表,不仅凝聚着中国人民的集体回忆与情怀,也镌刻下了上海工匠的志气与荣耀。

  1996年的一次国内拍卖会上,一只看似普通的长三针、17钻的细马手表,却拍出了11万的天价纪录。

  回想过去,在1955年春,上海钟表行业的四名师傅联名写信给上海市委,希望能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细马手表。7月9日,在第二轻工业局与上海钟表同业公会的组织下,来自中国钟厂、文华钟厂等28家单位的58名修表匠和造钟工,开始了细马表试制工作。

  “一无设备、二无专业材料、三无图纸,当时真的可以说是白手起家。”75岁的张季尧,现任上海表业有限公司制造部配摆中心主管说道。

  困难没有难倒上海的工匠师傅。没有图纸,他们将瑞士手表“塞尔卡”AS1194机芯拆成150个零件,分头仿制。没有材料,他们就利用绣花针造钻头,用阳伞骨、自行车钢丝条为原料制作手表的轴。“虽然当时制作水平有限,但是老师傅们的那份用心和热情是真真切切的。”张老动情地说。

  1955年的国庆前夕,18块仿瑞士“塞尔卡”长三针、17钻的细马手表如期完成试制,并都打上了“东方红”与“和平”的字样。

  时光荏苒,2000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上海手表厂重组为上海表业有限公司。轻装上阵的上海表业重新调整发展战略,将多功能机械表作为主攻方向,并开始自主研发代表机械表最高工艺水平的陀飞轮手表。其中,一些原手表厂的退休老法师在关键岗位发挥作用,张季尧就是其中一位。

  从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张老为上海牌手表一干就是57年。他说:“如今公司引进了新的设备和技术,打孔、齿形加工等工序可以由机器代替。不过像技术抠样、刀具样板等很多地方仍必须靠我们的手工打磨。像手表那么精细的物品,单靠机器是不可能的。

  与张季尧一样,作为上海表业有限公司控股的时豪工贸有限公司设备管理负责人高云楼,虽然不直接参与手表研制,但他同样用自己的执着与专注,默默守护着上海牌。

  几年前,上海表业从日本进口的一台加工中心,由于长期使用导致主轴动力头损坏,最后公司花了3万多元重新更换了一个。面对换下来的动力头,高云楼联系了设备的特约维修中心,却被对方以缺少日本供应商的技术支持而拒绝。“既然不给维修,那我就自己来。

  在没有图纸、没有技术支持的条件下,高云楼小心地把动力头拆开,凭着多年工作经验,发现是轴承损坏,最后花2100元更换了其中的三个轴承。如今,修复好的动力头已使用了两年多,目前依旧运转正常。

  近年来,上海表业先后推出立面陀飞轮手表、陀飞轮计时码表等新品,工艺水平在全球钟表行业内也处于领先水平。如果要找上海牌重新腾飞的秘诀,或许从张季尧、高云楼这样的匠人身上,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