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都市文明添一抹亮彩——上海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纪实之二

23.10.2014  15:32

■  郝如一  沈洁如

          在上海,高校红十字青年志愿服务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抹亮彩。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为弱势群体解决困难,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了坐标和途径。

          打开自闭的心扉

          6年了,每到周末,40多名孩子在家里急切地盼望着哥哥姐姐的到来。不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志愿者们都要去看望这些自闭症儿童,给他们送去温暖和阳光。

          2008年,上海市红十字会把关爱的目光投向自闭症儿童,把“打开心扉”的任务交给各高校的红十字青年志愿者,并希望将其打造成“爱心品牌”。上海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磊说:“社会有需求,政府没介入,红会搭平台,‘冷门活’恰恰能够产生‘热效应’。红十字青年志愿者们也能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培养和增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项目深受服务对象欢迎。6年来,参与的高校由8所增加到30多所,800余学子先后接过志愿服务的“接力棒”,每逢双休,走进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教学辅助、行为训练以及家庭陪护服务,服务对象也由10个增加到42个。

          为了打通孩子与外界交流的心灵渠道,高校红十字志愿者们可谓“费尽心机”。他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兴奋点”,找到“突破口”。有个孩子对别的事物都很“麻木”,唯独对地铁站名感兴趣。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红十字志愿者就带着他乘遍市内地铁,并把沿途见闻指给他看讲给他听。慢慢地,孩子变得开朗起来,后来竟然能够记住所有地铁站名和换乘点。这让志愿者看到了希望,便逐渐扩大他的兴趣范围,帮助他摆脱自闭症阴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来,上海高校红十字青年志愿者和孩子家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当自闭症儿童父母听到孩子破天荒地叫出“爸爸”“妈妈”时,不禁喜极而泣;当志愿者发现孩子能和自己对话交谈时,不禁热泪盈眶。

          这个项目也因此先后被评为中国红十字会首批志愿服务推进项目、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上海慈善奖” 和“全国优秀红十字志愿服务团体”称号。

          从“手语连心”到“海豚行动”

          2013年4月18日,同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组织的“手语连心”关爱聋哑儿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150多名志愿者汇集学校音乐广场,在爱心明信片上写下对聋哑小朋友的祝福,并打起手语。

          “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志愿者来到闵行区启音学校,用手语和聋哑儿童交流,讲故事、演节目、玩折纸,陪伴孩子们过节。

          在和聋哑孩子的联欢中,志愿者用手语歌鼓励聋哑儿童坚定信念放眼未来。志愿者们为孩子们服务的点点滴滴都被摄录下来,制作成微电影《手语连心》,并在2013上海市红十字青少年微电影征集评比中获一等奖。

          同样对残疾人进行关怀的还有上海大学生命学院的“海豚行动”。学院红十字会秘书长陈皇介绍,海豚发出的超高频声波可以刺激脑瘫患儿对外界的反应,进而激活患者“休眠”的神经细胞。他们希望通过陪伴服务,像海豚一样帮助更多脑瘫患儿早日康复。

          2013年5月11日,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迎来了9位脑瘫儿童。“海豚行动”服务队20余名志愿者陪伴孩子和家长参观校园,还在图书馆前拍照留念。在游戏环节,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唱歌、吟诗、跳舞,欢声笑语不断。

          两年来,“海豚行动”获得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 、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提名奖,不久前又获批2014年度中国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发展项目、上海市高校红十字“携手人道”志愿服务项目。

          近水楼台服务“世博”

        2010年是中国世博年,中国红十字会的口号是“红十字与世博同行”。在世博举办地上海,高校红十字志愿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参与世博志愿服务,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2009年起,上海市红十字会承担了世博园区内外所有志愿者的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工作,各高校红十字会的现场初级急救师资是其中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2010年4月25日,距世博会开幕还有6天。主题为“精彩汇世博,博爱满申城”的首届上海市红十字青少年文化节率先拉开帷幕。这是在世博会大背景下搭建的展示高校红十字文化的全新舞台。为纪念“5·8”世界红十字日、庆祝世博园区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开馆,文化节组织了红十字青少年参与世博、服务世博主题征文活动,收到征文近百篇。

          同济大学是最早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进世博的高校之一。2007年暑假,医学院30名红十字志愿者先后来到多个世博建筑工地,向工人们讲解急救知识,传授急救技能。

          “我们特地编印了简便易学的自救互救小册子。”当年的临床专业大二学生、红十字志愿者吴名峰说,“考虑到工地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我们重点在止血包扎、心肺复苏、高空坠落、雷电击伤几个方面对工友们进行了现场培训。”

          “2008年我校与世博会标志性建筑‘世博轴’承建方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后,就定期组织本科生、研究生和医务青年红十字志愿者奔赴建设工地,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宣传演示急救技术,为世博建筑工人送去人道关怀和服务。”同济大学红十字会秘书长徐讴平介绍,2009至2010年,在上海市高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统一安排下,学校还成立了一支由10名优秀医学生组成的红十字医疗救护志愿服务队。

          政策扶持创意多多

          “携手人道”是上海市红十字会、文明办、教委合作的项目总称,2012年正式启动。在这面旗帜下,各高校红十字会发动志愿者结合实际,开动脑筋,多出创意,细化计划,自主运作。

          2012至2013年,各高校红十字会共获批入选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47个,内容涵盖造血干细胞捐献和无偿献血宣传、预防艾滋病与反歧视宣传、红十字运动与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等多个方面。今年又有39个项目入选。

          志愿者结合自己的项目内容,为项目起了各有特色的名称,如 “播撒希望的种子”“蒲公英”“大手牵小手”等。

          “市红十字会的支持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也给了我们锻炼自己、服务社会的机会。”志愿者说。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