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学生开展上海市民饮食结构隐性用水量调研

14.08.2015  11:37

          暑假烈日酷暑和台风暴雨交替袭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的10名同学依旧满怀热情,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舌尖上的水足迹——上海市民饮食结构隐性用水量”展开深入调研。

          “水足迹”概念最早由荷兰学者阿尔杰恩·胡克斯特拉于2002年提出,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公众消费产品及服务过程所耗费的那些看不见的水。在上海,水足迹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居民的生活中,饮食行业和居民饮食结构的节水优化空间还很大。

          同学们走入包括新江湾城建德公寓,杨浦同济新村等社区,通过发放问卷和访问调查方式,收集了上海市民饮食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初步了解到:1.上海市民食用水果蔬菜以时令蔬果为主;2. 90%以上的上海市居民以米饭为主食;3.约85%的中老年居民选择白开水作为日常饮用水,很少喝可乐等软饮料,而约52%的90后居民及在校学生偏爱瓶装或桶装水,同时也是可乐、咖啡等饮料的主要消费人群。

        “舌尖上的水足迹”暑期实践项目聚焦国内目前关注度不足的隐形用水,内容新颖,旨在让“水足迹”的理念和“碳排放”一样深入人心,并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参考作用。同学们创新的采用了:1.线上线下联合推广,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型推广方式 2.绿色节水理念和手机app结合等方式,用直观科学的数据和简便易行的生活建议,让节水生活方式告别空洞乏味的教科书,走进果篮里的小苹果、自动贩卖机中的冰可乐、老奶奶碗中的小米粥,走进寻常百姓的衣食住行。

          暑期实践还在继续,水足迹的理念将继续在申城的每一个角落传播,为构建绿色节水型城市贡献同济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