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四成上海市民称不了解隔壁邻居是谁

28.05.2016  16:38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可在现代大都市中,你知道隔壁邻居是谁吗?5月27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逾四成受访市民表示不了解隔壁邻居,此外,在影响市民对邻居不满意的因素中,“互不认识,形同陌路”成为最主要因素,说明市民的邻里关系有待进一步增强。

  本次调查由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12340电话调查系统进行,并采用计算机辅助随机抽样,同时结合人口结构配比方式选取样本,成功访问了本市951位16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

   不熟悉,但困难时愿意帮忙

  调查显示,有43.6%的受访市民表示不甚了解隔壁邻居,而表示了解和部分了解邻居的受访市民分别只占26.8%和28.9%。

  

  受访市民对隔壁邻居了解程度

  邻里之间遇见,打招呼在所难免,而打招呼的方式因熟悉程度的不同有着不小的差异。调查显示,对熟悉的邻居,有93.6%的受访市民表示在遇见时会主动打招呼,而对不熟悉的邻居,主动打招呼的比例仅为27.5%。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更愿意对熟悉的邻居主动打招呼,占比25.6%,而有更多20-30岁年龄段青年人在遇见不熟悉的邻居时选择不打招呼,占比27.7%。

  

    受访市民跟熟悉邻居打招呼的年龄分布

  虽然上海市民邻里之间的关系还不够亲密,但是“有事大家帮”的优良传统仍在延续。调查显示,88.6%的受访市民表示在邻居遇到困难时愿意提供帮助。

   不满意,主要因为“形同陌路

  在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方面,仅7.8%的市民对目前的邻里关系表示不满意,而对邻里关系表示满意的受访市民占比高达88.4%,其中,表示很满意的市民占20.1%,比较满意的占68.3%。

  哪些因素会影响市民对邻里关系的满意程度?据调查结果,受访市民的首选是“相互谦让、文明礼貌”,其次是“互不干涉、相安无事”和“相互招呼、温馨和善”,分别占23.8%和21.5%。结果说明,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与市民的文明修养、精神风貌息息相关。

  

  受访市民对邻里关系感到满意的主要因素(单选)

  虽然只有不到一成市民对调查结果不满意,但是引起不满意的因素仍不能被忽视。超三成对邻里关系不满意的市民认为“互不认识、视同陌路”是主要原因,说明邻里之间有交流愿望但缺乏沟通机遇,此外,“缺乏信任、彼此警惕”和“习惯不同、难以忍受”是另两大重要原因,分别占比20.3%和18.9%。

  

  受访市民对邻里关系感到不满的主要因素(单选)

  当邻里之间产生误解或矛盾时,大多数市民都能坦诚相待。调查显示,在邻里之间遇到问题时,59.2%的受访市民选择主动面对面沟通,另有18.1%的市民选择找居委会或者业委会解决,仅有14.8%的市民表示能忍则忍。

   收入越高,越愿意参加社区义务活动

  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居(村)委会则是联结这个小社会的重要桥梁。调查显示,61.5%的受访市民希望居(村)委会能进一步发挥作用,增进邻里和谐关系。

  

  受访市民对发挥居(村)委会作用的意愿情况

  居(村)委会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工作,增进邻里的和谐关系?调查显示,受访市民最青睐的三种工作形式是“组织活动”、“定期访问”和“建网交流”,受欢迎的比重分别为34.6%、23.5%和18.1%。

  

    受访市民最喜爱的居(村)委会工作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素质修养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愿意加入到义务活动当中,本次调查显示,有84.2%的受访市民表示愿意参加社区义务活动,例如组织慈善文娱活动、定期访问困难群众和提供劳务义工等。

  其中,从调查收入划分看,在表示愿意参加义务活动的受访市民中,较高收入(人均月收入5001-10000元)受访市民占比最大,达45.6%。

  

  愿意参与义务活动受访市民的收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