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公益是沉稳内心,而不是浮躁外衣 ——记2013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陈敏媛

12.12.2014  16:41

      22岁的安徽黄山姑娘陈敏媛,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大三学生,先后担任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健康公益社团联盟副主席,参与流动青少年、临终关怀等公益项目,累计服务超过600小时。获阿克苏诺贝尔全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金奖、2013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第一届社工创意节一等奖及第五届谷歌公益之星等荣誉。

      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熄灯就寝,其间的学习和工作排得满满的,每周抽四五天去操场跑三五公里,这就是大三学生陈敏媛现在的生活状态。

      她像拼命三郎,活跃在众多“舞台”——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市健康公益社团联盟、农民工子弟小学、临汾社区医院安宁病房、“一个鸡蛋的暴走”……几乎每个项目,都与公益密切相关,她都不舍得放弃,忙并快乐着。

 

 公益种子 家庭生根 大学萌芽

 

      陈敏媛出生在军人家庭,长辈的坚强与担当,在她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社会责任感。“我喜欢和人打交道,做一些能够帮助和影响他人的事。”

      这个当了9年班长、6年团支书的模范学生,高三时以高出分数线39分的成绩填报了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面对一片质疑声,她淡然回应:“我觉得,大学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在社工专业,陈敏媛的确如鱼得水。“大学给我的反馈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社会工作能真正解决个人问题和环境问题,非常积极地帮助别人。”

      陈敏媛觉得,大学激发塑造了自我价值。“特别感谢专业老师王瑞鸿,给我很多鼓励和肯定。”她回忆,王老师在大一开学初宣布,会在期末选一个出色的同学,附送一本《乔布斯传》。她很想成为这个幸运儿,不论是上课发言还是课后思考,都完成得一丝不苟。“学期末揭晓答案,听到老王报我的学号,特别紧张、激动,有一种被认可的满足感。”她说,“老王是良师也是挚友,我遇到困扰,第一反应会给他打电话。他的鼓励和教导,让我越来越清晰认识到,自己喜欢做社工,也适合做社工。”

      被陈敏媛亲切唤作“老王”的王瑞鸿寄语爱徒:“她有公益心,有爱心,是棵好苗子,希望她成为一名扎实而专业的优秀社工。”

  

社工理念 力所能及 助人自助

 

      采访中,陈敏媛反复强调“公益是沉稳的内心,而不是浮躁的外衣”。

      做了许多公益活动,也拿了不少奖,被问到“哪些事最觉骄傲”,陈敏媛微笑回答:“经历越多,应该越谦卑,骄傲是因为积淀太少。荣誉不是我的追求,如果一直研究怎样才能获奖,多半得不到。我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也有过困扰——担任“微笑益GO”社长时,雅安发生地震,许多同学建议,赶紧组织爱心募捐,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学生社团没有募款资格,她只好反复解释。

      不募款,不代表袖手旁观。当时壹基金急需整理庞大的捐款信息,陈敏媛揽下活,组织志愿者做了2万份记录。“每人要整理近百份信息,再发邮件给捐款人。这是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不想刻意为了做善事而去做公益。”

      去年5月,陈敏媛加入王瑞鸿创办的春晖社工事务所“幽谷守望临终关怀”项目,每周颠簸两个小时,去医院服务那些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们。她写《生命对话》,记录与临终病人相处的感受,还给每一位逝者写《生命追忆》,她坚信每个生命都值得记录。

      讲到社工理念,陈敏媛说:“我们推崇‘助人自助’,很多人理解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其实它的意思是‘授人以渔’,通过帮助别人,让他们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

      “微笑益GO”社团的项目“成功之技”,旨在帮助中专和高职学院培育社团。陈敏媛在奉贤中等专业学校服务时发现,学生们对创业很感兴趣,便帮他们创立相关社团。“帮助别人,一定要尊重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体现‘助人自助’的理念。我们通过社团培育社团,实现了公益的可持续发展。”

  

暴走筹款 挑战极限 感受责任

 

      前阵子,她忙着为“一个鸡蛋的暴走”活动筹款。“利用朋友间口口相传的推广方式,发动身边人募款,既可以直接捐献,也可以打赌,约定等我走完50公里,他们才支付善款。”

      从4月19日上午8时20分出发,到晚上7时30分抵达终点,很少停下休息。“听过来人说,停得稍久,脚就会彻底麻掉,可能无法继续。”

      走到约20公里处,陈敏媛的脚底冒出了好几个水泡。简单处理后,咬牙坚持,一路上得到了很多队友的鼓励。到最后的8.5公里,整个队伍突然群情激奋,敏媛带头大喊“我们好棒!”“快到了!”在终点,有队友特地感谢她的激情呐喊,让同行者更有毅力,坚持到底。

      陈敏媛坦言,不少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稍一冲动便决定参加,很容易,但真正要付出精力完成一件艰难的事,却很难。”

      筹款过程中,陈敏媛每天逐笔记录收到的善款,制成Excel表格,截图发到微信朋友圈公示。第一次操作,对数字并不敏感的她手忙脚乱,花了两个多小时,如今她早已得心应手,半小时内轻松搞定。

      “答应募款时,不了解它的艰辛,坚持到底才明白,兑现承诺,背后要付出多少责任。”她笑着说,“为了走完全程,我提前锻炼,养成了跑步的好习惯,最近还成功瘦了7斤。”

  

生活状态 远离浮躁 以善为本

 

      整天投入社团和公益活动,陈敏媛没有冷落朋友。每周,她尽量抽空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小聚,有的朋友创办社团,有的在学生会忙碌,也有的专心读书,怀抱着相似的公益梦想,他们共度大学美好时光。她每次发布公益消息,常有一呼百应的效果,这个充满亲和力的邻家女孩,拥有不俗的人格魅力。

      更多时候,她选择远离浮躁,享受独处。“生活节奏太快,许多人很浮躁,我们要学会与内心对话,让自己神游。”关于人际交往,她有一套理论:“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觉得自己怎么样,以及你对自己有怎样的期待。我一直相信,遇见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上天赠送的一份礼物。或许打开礼物的过程有点艰难,但只要心怀乐观与平和,就会等到好结果。”

      陈敏媛的自我定位是坚持本初。“这个本初是‘善’,社工就是要分享善的理念,我想让更多人认识到,帮助他人需要专业知识,需要正确的方法,希望别人眼中的我不仅仅是一个善良无私的人,更是一名专业社工。”

      有人问她,会一直坚持吗?她不轻易承诺,也不想被道德绑架。“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但至少现在,每天睁开眼睛的时候,我愿意继续快乐地做一个社工。”

 

      原文来源:《新民晚报》2014-06-04 | 作者:宋杨

      原文链接: http://xmwb.xinmin.cn/campus/html/2014-06/04/content_4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