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至4月9日上海已查处违法鸣号2857起

12.04.2016  11:14

小客车驾驶员最终承认违法行为,并接受了处罚。蒋迪雯摄

  今年3月6日起,杭州市区全面禁止车辆鸣号,引发舆论关注。事实上,上海早在2007年就已禁止在外环线以内鸣号,“禁鸣令”已实施近10年。时至今日,市民在上海外环线以内仍经常听到车辆鸣号声。今年3月25日至4月9日,上海已查处违法鸣号2857起。

  司机:鸣号多因“不得已

  昨天下午,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高架支队采取“定点+动态”模式,对违法鸣号展开整治。从4月1日至10日,上海高架道路已查处违法鸣号130余起。

  下午14时10分,位于南北高架近鲁班路立交处的定点整治点,一辆牌号为沪FN2788的强生出租车因违法鸣号被交警拦停。驾驶员吴师傅表示:“前方有车辆变道,所以按了喇叭。”吴师傅甚至表示:“我知道这个习惯不好,但习惯很难改变。”交警在查处过程中,发现驾驶员还未佩戴安全带,高架交警依法对其违法鸣号、未系安全带两起违法行为合并处以150元罚款,并记2分的处罚。

  禁止鸣号的规定虽已实施近10年,但不少驾驶员仍认为,鸣号是“身不由己”、“是合理的”。

  14时55分,交警在南北高架南向北近延安东路立交处,发现驾驶牌号为沪AWA508的小客车女司机正在打手机,民警随即将其拦停,后方一辆牌号为沪GE5198的小客车这时忽然鸣号。

  打手机的女司机被依法处罚200元并记2分。后方鸣号的男驾驶员颇为激动地说:“前方车辆突然停了下来,我是出于提醒才按喇叭的。”现场执法民警告诉记者,当时车速很慢,不存在需要急刹车的紧急情况。这名男驾驶员最终承认违法行为并接受处罚。

  “很多人的观念还是没变,认为自己违法鸣号是不得已的,是出于善意的。”一些一线执法的民警告诉记者,大多数情况是驾驶员的不良习惯没有变化,遇到任何情况都要“喇叭声开道”。

  记者日前在申城街头走访发现,随着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的推进,部分路口恶意鸣号情况已有明显好转,但仍不时听到喇叭声。

  “要树立一种新的观念,除了长期教育之外,处罚是较好的办法。”作为此次重点整治的十大交通违法行为之一,上海公安部门还将持续对这一违法行为进行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