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日子│老味道 老虎脚爪

18.06.2015  15:52

▲ 视频来源:《上海故事·上海老味道


说起上海的吃,人们一定不会忘记早餐中最有名的“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但是,“四大金刚”还有一个小弟弟,那就是老虎脚爪。

老虎脚爪,年青一代对它的记忆是“”,年长者对它充满了思念。确实,老虎脚爪在上海滩已绝迹30余年了。想当初,这种形似老虎脚爪的烘饼,因为它的廉价、美味及实诚,流行度不亚于今朝的珍珠奶茶。金黄松脆的面身,入口焦香四溢,糖粒包心又添上甜甜的吃口,要想停口确属难事。

老虎脚爪本来是苏北一带的点心,当地叫作“金刚麒”,传到上海后,因为形似老虎的爪子,所以慢慢的它就变成“老虎脚爪”了。在旧上海,各个地方的人到上海来谋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挑根扁担,把老家最有代表性的点心带过来,很快,人和小吃就在上海落地生根,留了下来。而在这些小吃里面,材料最实足、价钱最实惠的,就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

老上海的点心摊

老食客说:“老虎脚爪这个东西蛮好吃的,颜色金黄,香喷喷,吃起来要先吃皮,硬硬的。

沪上作家沈嘉禄先生在他写的《上海老味道》一书中这样形容老虎脚爪:“师傅在一团面上开着等分的三刀,六角形,略似老虎的脚爪,稍稍掰开,刷上饴糖水,在小缸炉里烘得焦黄香脆,正宗的老虎脚爪外脆里香,甜度不重。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它承担着消闲的使命,也算是石库门里的一点亮色。

做老虎脚爪是一件蛮花功夫的事情,先要把面团分成圆的一小团,然后用刀在上面敲三下做出裂口,这些裂口回头发出来就是脚爪的样子。再在面团上面均匀撒上水,面底上沾上盐水,这样面团就会牢牢地贴在炉壁上,而且吃起来底部稍微有点咸,吃口会更香。最后再撒一把糖进去,把炉口闷好,半个小时候,一炉香喷喷的老虎脚爪就出炉了。

做老虎脚爪的炉子很有讲究,上面炉口要小,下面空间要大,老虎脚爪就是在这样的炉子里慢慢闷熟的。烧炉子的炭的温度要把握好,炭的温度不能太高,否则老虎脚爪外面焦了里面还是生的。

很长一段时期内,老虎脚爪在市面上消失了,直到2006年南京西路上的王家沙点心店重新推出老上海传统点心,老虎脚爪才再次出现在众食客面前。就这样一个其貌不扬、口味简单的小吃,在消失若干年后身价倍增,但是依然受到老上海人的热烈追捧,一天可以卖掉5000只。

王家沙”卖的老虎脚爪是经过改良的,因为按老配方制作出来的老虎脚爪不仅坚硬,而且口感很差。以前大家吃老虎脚爪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因为它比较实在,量足,价格又便宜,吃一、两个下去早饭中饭都可以不用吃了。但是现在人们吃老虎脚爪是为了怀旧,品尝老上海的风味特色,所以在配方里就增加了奶粉、鸡蛋、黄油,起酥剂等等材料,使它既保持原来的传统特色,同时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要做成老虎脚爪主要靠烟熏,熏了之后,老虎脚爪的颜色就变成枣红色。但也正因为如此,“王家沙”的店堂里从早到晚充斥着烟味,客人受不了,报警器又不停地叫,搬到门口去做,城管又来阻止,这么一来,短短5个月后这摊生意就结束了。

现在上海滩上会做老虎脚爪的师傅越来越少了,而且老虎脚爪做起来时间长、效率低,因此也没什么人有兴趣去学这门手艺。有可能没过几年,老虎脚爪在我们这个城市里就要彻底消失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城市里,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旧的东西消失,其实我们怀念的不只是老味道,而是这些老味道曾经存在着的、并且再也回不来的旧岁月。

—本周故事讲完了 下期再会—



分享: 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可将本文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 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官方账号”,即可订阅。

历史文章: 关注账号以后,选择“历史文章”即可查阅历史记录。

点击“ 阅读全文 ”,观看更多往期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