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性成功成才的秘诀在哪里? 常加班都很拼

05.10.2017  00:19

  据《劳动报》报道,世界五百强企业的CEO当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五是女性;在自然科学界,大学里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是女性;风险投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当中,只有百分之六是女性。

  这些数据让人思索,女性在职场上究竟遇到哪些困惑?职场女性成功成才的瓶颈和阻碍是什么?她们内心的“职场天花板”又在哪里?从最新发布的《上海女性成长成才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研究》里,我们或许可以管窥一斑。

  此次调查由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巾帼园)、上海女性人才研究会等联合发起,调查对象是在上海知识女性较为集中的高校、机关、卫生、企业、社会组织等19个系统,聚焦女性的工作感觉、职业发展、深造机会、家庭状况、育儿需求、事业生活关系、成长成才、心理素质以及社会性别等,并就女性创业、职业发展、身心健康、生育二胎中遇到的困难等热点问题做了一一剖析。

  谈到为何会策划此次调查时,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周珏珉表示,我们想从女性成才发展的视角,探讨构建新型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为上海女性人才发展提供优质、科学、高效的服务,为各类女性人才,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让她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调查

  大数据解读上海女性成才现状

  聚焦“三高”职场女性

  本次调查样本主要以职场成才的主力军———中年女性为主。35岁以下为11%,36至45岁占到42.6%,46至55岁为36.1%,55岁以上10%。这些女性大多是各领域的骨干、精英、领军人物,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行政级别。其中,科技人员、教师、医生占到84.9%,事业、企业以及社团负责人占9.4%,公务员占0.3%。

  她们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大学本科占28%,硕士研究生以上占到68.2%;二、高级职称女性占七成,副高级职称占53.4%,正高级职称15.7%、中级职称21.3%;三、五成以上被调查者有行政级别,正副科级职级占23.3%,正副处级职级占27%。

  成功成才的女性都很拼

  成功成才的女性都很拼,她们经常超时加班,爱岗敬业。本次被调查者,大多数人能在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从每天的工作时间来看,有七成被调查者工作时间在8小时至12小时之间。调查显示,每天工作8至10小时为52.3%,10至12小时为16.3%,12小时以上的女工作狂占到7.5%。

  当问及对“目前职业发展是否满意”时,对自己的收入、劳动强度、发挥能力、事业发展空间、职业社会地位“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3.1%、24.3%、42.1%、31.4%和41%。

  虽然有三成人对自己的收入和劳动强度不太满意,可是在职场上的能力发挥、发展空间和职业地位上还是相对比较满意的。可见,职业岗位为女性成长成才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女性成才成功趋于多元化

  多元化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传统的女性人才认定模式将被多元化女性人才所取代。从整体上看,有七成人认为上海女性人才发展整体有所改观,但在女性成才发展上仍存在障碍。被调查者中有79%认为“上海女性人才发展整体有改观,但女性发展仍有较大障碍”;63.5%认为“本单位女性人才发展整体有改观,但女性发展仍有较大障碍”。

  从个体上看,女性成才、成功标志趋于多元化。被调查者认为女性成才成功的标志是:婚姻美满家庭幸福为67.08%、有梦想和追求为67%、身体健康为42.2%、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34.7%、子女聪明健康为29%、较高的社会地位为24.2%、具有高尚人格魅力为20.1%、职位高和收入高为13.6%、工作业绩突出为13.1%、学历高和职称高为6.4%。在大多数受访女性看来,“婚姻家庭美满、梦想与追求、身体健康”是女性成才成功的标志。

  “四自”精神是成功主动力

  这些女性为什么能脱颖而出,成功成才?从成才因素上看,家庭教育和实践锻炼成为影响女性成才成功的主要因素。被调查者认为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早期的家庭教育占59.6%,工作上有锻炼机会占62.5%,在事业发展中得到领导关心和支持为32.4%,求学期间的社会实践为17.1%,求学期间学校校风为10.8%。

  从精神上看,自强自信自立自尊的“四自”精神,是女性成才成功的主要动力。其中,“四自”精神占72.2%,良好教育占55.1%,机遇占35.7%,家庭成员的支持占25.2%,单位领导赏识占10.1%,天赋占8.9%。

  62.7%女性兼顾事业家庭

  人才学、成功学,把情感力视为人的一种重要能力,而家庭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成员的支持、关爱,亲情、爱情有益于女性人才的发展。其中已婚未育的占到7.4%,有一孩的占到78.8%,有二孩的占4.3%。在抚养孩子方面,有49.5%的人由自己和丈夫共同抚养孩子,有34%的人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抚养,采取保姆、全托等育儿方式的为16.5%。

  当问及“育儿方式”时,被调查者选择以夫妻双方为主,并请祖辈或保姆协助帮助看管孩子的占82.3%,放弃工作当全职妈妈比例较低仅0.6%,请父辈和托幼机构的占7.4%。

  大多数被调查女性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对自己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衣食住行“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80.9%、79.1%和64%。

  在处理家庭与事业矛盾时,被调查者中有62.7%的人可以较好地兼顾事业与家庭,32.4%的人无法平衡兼顾。其中有15.9%的人以家庭为重,舍弃事业发展机会;有7.8%的人以事业为重,牺牲家庭生活;只有8%的人无法处理好平衡,感到身心疲惫。

  可见,有能力的女人总擅于游走于事业与家庭之间,在职场上有所建树的同时,婚姻幸福、儿女成才。

  7成活跃于各社团组织

  随着新媒体飞速发展,女性生活和女性世界发生了巨变,女性成长成才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当问及“你每天使用电脑、上网、微博/微信的时间”时,被调查者选择1至3小时的为19.5%,4至6小时的为38.5%,7小时以上的占41.5%。

  当问及“您是否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新法规、新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时,经常发布意见为3.1%,有时为10%,偶尔为21.3%,没有为65.6%。当问及“您是否通过微信发布对社会现象或者社会问题发表看法与建议”时,经常发布意见为4%,有时为13.2%,偶尔为38.8%,没有为43.7%。

  虽然中国新媒体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迅速培养女性领军人物,也成为女性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让女性发展拥有了更为广阔平台,但是女性充分利用新媒体关注社会公共政策和社会问题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在社团参与方面,调查反映,有7成人参加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被调查者依次参加的社团为:专业学术社团占41%,行业协会17.8%,联谊会和俱乐部15.9%,社会团体12.5%,志愿者协会9.1%,社会服务机构3.1%,民间自助和互助组织2.9%,社区组织2.3%,基金会2.3%等,没有参加者占到31.2%。可见,以“服务社会、锻炼自我”为目标的社会组织,是女性成才、相互学习、交流发展的平台。

  问题

  影响女性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做女人不易,做成功的职业女性更不易。

  身心俱疲不能代表全部,社会过多的要求,自身过多的压力,职业女性需要平衡的关系从来就不是单一的。

  承担生育责任让女性在职场上进退维谷,而事实上,女性还面临着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能力被认可、升迁阻碍等问题,更有职业黄金期工作和家庭平衡的两难。在这些阻碍女性职业发展的因素中,既有刻板的性别认知、角色定位的偏差,又有女性对自我能力的怀疑,以及若隐若现的性别歧视。

  职业上要成长,生活上要兼顾,职业女性想要在工作中打造属于自己的天地,一直比男性有着更多的压力和阻力。一位在某国企任副总的张女士感慨道,自认为的理想状态是:专注投入,气度大方,办事得体,健康自信,懂得尺度,在职业与家庭间游刃有余。但是,要做到实在太累了,我一直在负重前行。

  职业发展危机

  4成女性急需业务培训

  职业发展是女性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对于未来女性的职业发展,更需要得到学习培训和政策的支持。本次调查显示,女性在学习和环境支持方面的状况还不尽人意。

  在学习需求方面,33.5%的人在工作中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和机会,有51%的人“有愿望无机会”,有5.4%的人“有机会无愿望”,有10.1%的人“无愿望也无机会”。

  被调查者急需培训的项目依次为:业务培训(41.4%)、个人兴趣爱好培训(34.6%)、境外培训(30%)、健康养生培训(21%)、个人学历提升(11%)、育儿培训(7.7%)、妆容服饰仪表培训(7.4%)、信息化计算机网络和技能培训(5.9%)、烹调培训(5.9%)、养老护理培训(4.4%)。

  在社会保障服务政策方面,被调查者中有5成人希望通过社会公共政策,改变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有47.3%的人希望政府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消除职场中的性别歧视,有53%的人希望逐步改变传统社会性别文化。

  被调查者期望出台的女性成才发展的相关政策前四项为:“保护女性公平就业权、禁止用人单位性别歧视”为42.5%、“提高女性生育期间的社会福利保障(包括产假、育儿假、生育补贴等)”为41.1%、“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弹性工作制”为41%、“保障女性上升渠道畅通”为37%。同时,还期望在创业和男女同龄退休方面给予政策的支持。

  工作压力影响健康

  4成压力大6成亚健康

  职业女性比男性有着更多感情、婚姻、职场等方面的压力,若长久积累压力得不到舒缓,将会导致女性亚健康以及多种疾病发生,也会影响女性成长成才。

  从压力上看,有9成人有压力,但可以承受。压力非常大、难以承受的占3.9%,有较大压力、勉强还能承受的占39.6%,有一定压力、可以承受占52.3%,基本无压力、挺轻松的占4.2%。

  从亚健康看,有6成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当问及“您感觉自己的健康状况”时,有22.4%的人回答“身心健康”,有65.2%的人回答有“亚健康”,有7.6%的人回答“有疾病”。

  “双重角色”平衡难

  6成女性为家庭所累

  在家庭中她们是妻子是母亲,相夫教子是义务;在企业里她们是职员是领导,尽心尽职是责任。职业女性面临着主妇与职员“双重角色”平衡难的困境。

  调查显示,有八成人急需家政服务、老人和病人的护理。在事业与家庭矛盾平衡方面,被调查者最希望得到的社会公共服务依次为:家政服务(51%)、老人和病人的护理(39.3%)、养老机构(29.8%)、托幼机构(20.4%)、晚托班(13.4%)、暑托班(7.9%)、全日制保姆(6%)、寄宿制小学(1.3%)、婚育服务(1.3%)。

  同时,被调查者在个人成长发展上迫切需要的支持或帮助前三位是:女性家庭负担过重(62%)、提供培训和提升机会(52%)、社会资源适当向女性倾斜(40.9%)等。

  性别歧视若隐若现

  近半数称“女性晋升机会少

  职场女性很不容易,即使能力出众,但要获得像男性员工同样的地位和薪资,她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然而,比这些更辛苦的是她们往往还要承受若隐若现的性别歧视。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在逐步提升。有92.3%的人同意“我对自己能力有信心”,有79.4%的人同意“相信自己会成功”,有29.1%的人同意“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有29.4%的人同意“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有90.5%的人同意“女性的能力不比男性差”。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在逐步提高,但在高层领域、提拔晋升、就业创业上,男女不平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50.6%受访者认为“各领域高层次女性人才比例偏低”,46.6%认为“女性提拔晋升机会少”,46.2%认为“创业和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

  同时,女性自我歧视也是引发社会性别歧视的原因之一。调查显示,影响女性人才发展的心理障碍依次为:依赖(37%)、容易满足(28.2%)、脆弱(25.1%)、狭隘(24.9%)、保守(23%)、自卑(21.6%)、虚荣(14.7%)、顺从(13.1%)等。这种不良心理倾向使女性竞争意识下降,影响着女性成才发展。

  对策

  专家呼吁构建女性成才社会保障体系

  在大数据解读女性人才发展的现状和困惑后,《上海女性成长成才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走访了沪上不少专家学者,包括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上海女性人才研究会会长徐佩莉、上海女性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汉琳以及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立新等,他们“把脉会诊”后认为,构建促进女性人才发展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是女性人才事业发展、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

  创新机制

  确立社会化服务保障框架体系

  一是以理论为指导,深化女性成长成才发展的理论研究,推进女性人才学科的建设,形成“政府购买服务、企事业鼎力支持、社会组织承办、女性人才共建共享”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促进上海女性人才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是以政策为依托,充分运用国家法律法规保障女性人才发展的权益。最新出台的《上海市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的意见》有利于女性成才发展,将从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教育资源给予制度支撑。建议政府继续出台相关女性平衡工作与家庭,兼顾工作与育儿的社会服务政策,诸如将小学生课后托管纳入社会公共服务范畴、进一步完善养老事业等;

  三是多层次拓展社会服务项目。如针对上海女性人才年轻化、高端化、独立化、多元化、世界化的发展趋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可行性社会化服务项目。

  创新项目

  协调各方完善服务保障的机制

  上海市妇联系统三年前曾向社会组织购买妇女儿童家庭服务项目411项,其中大多数服务项目倾向于困难老三八红旗手、困难妇女重症手术救助、妇科健康关爱保险等贫困妇女群体的关爱,促进女性成长成才发展的社会服务项目较欠缺,尤其在“发展型”和“帮困型”社会服务项目上还未形成互动发展和经济上的支撑。

  为此,专家建议,一是将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具体化,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建立互动关系。比如购买“新建20个社区幼儿托管点”等妇女儿童服务项目。

  二是企事业单位要重视女性人才,尊重女性人才,了解女性人才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变化,给予关心和帮助。可设立各种适合女性人才成长与发展的“专项基金”,加大对女性人才培养的力度。

  三是建立释放女性压力的社会服务性项目。比如为进入育儿期的中青年女性建立“喘息安抚”心理指导员,进行短暂的心理疏导。

  四是建立完善女性职业发展培训服务机构,帮助女性制定职业生涯发展中长期计划。

  五是注重文化自信的引导,开展适合女性成才发展的文化交流活动,适时组建女性文化俱乐部,举办文化讲座和才艺演示;

  六是针对女性人才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状况,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减少女性人才的家庭负担,减少角色冲突和心理障碍。尤其要针对二胎政策实施之后,开展适应市场化、社会化的保健、入托、晚托社会化服务。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