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 推进乡村振兴跨越发展

12.02.2018  20:11

作为我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上海如何实施本地的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同时还能留得住乡愁,就成了一项新的课题。上海远郊的奉贤区是农业大区,其乡村振兴之路的探索引人瞩目。

特色发展成抓手

乡村区别于城市,首先在于其面貌。如何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坚持特色,成了奉贤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抓手。

目前,我们正探索实施乡村振兴‘三级跳’,即通过加大政策集成与资源整合力度,扫除城乡要素资源流动障碍,打通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通道,努力实现自然村落迈向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迈向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迈向新城以至于现代化大都市的‘三级跳’,让愿意居住在农村的老百姓享受公平,让愿意到城里的农民安心、放心,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上海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表示。

记者了解到,2017年,奉贤完成6525亩植树造林任务,新建各类绿地2430亩。截至目前,奉贤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6%。同时,奉贤还创新“河长迎考制”,实现了“千名河长治千河,觅得春江清如许”。在河长们的督促下,奉贤推进181条段258公里重点黑臭河道综合整治任务,重点河道整治任务全部完成,黑臭现象全面消除,还通过河道疏拓整治、“退渔还水”等水面积增补措施,新增水面积2200亩。

从“三块地”破解难题

奉贤区农委主任陈建平坦言,奉贤农村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更高标准对照,仍有差距。首先是农村宅基地空置现象严重,75%左右的农村宅基地居住的是老年人和外来人口,导致人口管理无序;其二,各镇集体建设用地均承载了一些“三高一低”(高安全风险、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低效益产出)的企业,土地使用效率低下;

其三,农民承包地经营模式传统,尽管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创新,但绝大多数农民还在用旧有的方式经营土地。如此一来,农村房子越来越旧,环境越来越差,农民收入增速越来越缓,农村管理越来越弱,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为破解上述难题,奉贤坚持农民“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的底线思维,强化规划引领,深化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三块地”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探索“一个特色、一个产业、一个庄园(农场、公园、庭院)”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把城市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投向农村。

奉贤让“三块地”进入市场后,农民不再是“端着金饭碗要饭”,而是主动走出去,走向市场、走向城市。比如奉贤南桥镇六墩村,通过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建成产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六墩村村民詹夏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每月房租费的收益大概在6000元左右,但作为房东经常需要负责租客房屋的各项维修、安全管理等事项,繁琐操心的事不少。宅基地流转之后,每月租金大概能拿到7000元左右,再加上过渡费等补贴,每月可以达到9000元左右,而且还免去了日常管理和维修的负担。

城市化带动乡村振兴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不只是中心城区要光鲜亮丽,市郊也要特色鲜明。如何让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相得益彰,成了奉贤区积极探索的重要方向。

记者了解到,化妆品健康产业原本就是奉贤的优势,在多年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集聚,全国每4片面膜中就有1片来自奉贤。奉贤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东方美谷”产业规模实现1000亿元,以此带动奉贤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东方美谷”的带动下,奉贤还有了东方美谷小镇、东方美谷大道、东方美谷园区、东方美谷小街,真正让城市化的发展势能带动乡村振兴。目前,奉贤已经集中全区100个贫困村集体资产组建百村公司,由区级平台统一运营,积极购置优质物业资产,入股东方美谷优质产业。2017年,各村实现入股分红80万元,充分利用产业与农村发展联动,走出了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

按照这样的思路,未来的东方美谷,不光是产业平台,还将成为城市的品牌、文化的品牌,实现城市空间、产业空间、文化空间的深度融合,体现东方美谷的全域之美。

上海市市长应勇告诉记者,未来,奉贤将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上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 吴凯 李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