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不停步不缓步 年度成绩单三个“全国第一”

21.02.2017  16:34


  2月16日从上海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获悉,2016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万亿元、利润总额3058亿元、资产总额16.8万亿元,其中实体经济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2%。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均排名全国省市和计划单列市之首,分别约占全部地方监管企业总量的1/6、1/4、1/5。本市地方国有企业上缴税金近3000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市地方税(不含印花税)总量近1/3。

  2017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不停步、不缓步。

  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

  春节假期刚结束,临港科技城的上

  海智能制造装备研究院已是一派“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闹景象。临港集团董事长刘家平介绍,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临港集团坚持产城、产金和产学研融合,70余个战略合作项目取得成效,开发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300亿元。

  从2016年的答卷看,上海国企坚持

  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分类明确发展要求,竞争类企业突出质量效益优先、功能类企业注重资源配置效率、公共服务类企业着重控制成本、金融企业加大行业发展对标力度,有针对性地实施稳增长措施,经济运行逐月走高。

  在优化国资布局方面,有进有退。

  2016年国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四大领域的集中度达到75%。全年新增投资的85%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同时,稳妥退出清理134个不符合上海功能定位的项目和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

  今年,上海国企将加快推进产融结合,搭建信息共享、业务交流、需求对接的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实体经济与金融企业长效、多元、高效的联动发展模式。

  细化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

  最近,在全国市场上,有一款新车供不应求。这就是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联合推出的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

  创新产品从何而来?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看来,当前阶段上汽自主品牌的产品快速迭代、技术能力全面提升,与企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机制密不可分。在上海的国企中,上汽率先将容错机制写入公司章程,随后又设立了鼓励员工进行自由创新的种子基金,在鼓励创新制度供给上,迈出的步子比一些领先的外企还大。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金兴明昨天表示,要细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切实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从2016年的数据来看,目前23家国企在59个项目中投入的88亿元研发等费用视同考核利润,35.48亿元国资收益以资本金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全年系统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约2.35%,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个百分点。

  市国资委表示,2017年将贯彻落实支持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和配套细则,健全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任期届满竞争类企业实施创新转型专项评价,支持企业集团制定并实施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具体实施办法,推进上市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等期权激励。此外,上海国企还将加强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攻关,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共性技术,推进新能源网联技术、新型显示屏等一批重点项目。

  着力履行社会责任

  轨道交通在上海整个公共交通体系中起着骨干作用,随着市民对轨道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加,地铁延长末班车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最近,从申通集团传来消息:4月1日起,1、2、7、8、9、10号线(不含2号线东延伸)逢常态周末(周五、周六)及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延长运营60分钟;7月1日起,3、4、6、11、12、13号线,逢常态周末(周五、周六)及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延长运营60分钟。到2018年底,上海中心城区地铁运营时间将过午夜零时……

  在改革中,上海国资国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创造能力,切实促进社会和谐、队伍稳定。2016年国资收益支出97.41亿元,其中61.49亿元用于服务城市社会发展和重大市政工程建设。比如,申通集团加强全程数字化控制监控,主动转变管理体制机制,始终坚持进行安全改造、补短板;申迪集团建成运营的上海迪士尼,创造了最快超过500万人次游客的乐园纪录,游客满意度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