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现昆虫新物种仅找到一只 外形似蚂蚁

15.03.2017  09:31
放大的西郊公园毛角蚁甲   /晨报记者 陈征 - 新浪上海
来源: n.sinaimg.cn

  原标题: 上海发现昆虫新物种,现仅找到一只

放大的西郊公园毛角蚁甲   /晨报记者 陈征

  晨报记者 郁文艳 董川峰

  昨天早上,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动物园宣布,一种从来没被人类记载过的小甲虫在上海动物园内被发现。经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动物园的技术研究人员鉴定和记述,命名为“西郊公园毛角蚁甲”。这只从头部到腹部尾端才2.02毫米的小甲虫是首次在上海发现,目前为止也只找到1只,但专家称没有证据显示它是外来物种。

  记述这一新物种的学术论文于2017年3月正式刊登在国际动物学权威期刊《Zootaxa》上,获得国际认可。

  藏身在动物园树林里

  这只小甲虫肉眼根本看不清。因为它从头部到腹部尾端才2.02毫米,要借助仪器才能看清。它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有2对翅膀和3对足,是节肢动物。前翅角质化。鞘翅极短,腹部体节外露。外形酷似蚂蚁,腹部较短,触角很长,颜色也很蚂蚁接近。综合这些特征,它是属于鞘翅目(俗称“甲虫”)隐翅虫科蚁甲亚科的一种昆虫。

  2015年,上海动物园开展“上海动物园资源昆虫多样性调查及在保护教育资源中的开发应用”这项园级课题,课题特邀以昆虫学研究为专长的上海师范大学作为协作单位,目的是摸底调查上海动物园内的本土昆虫多样性以及研究相关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

  “我们的这项研究定期定点采集昆虫标本,每个月选择一天天气晴好的日子去园内采集,确定了几个采集点,发现这只角虫的上海动物园西北角是其中一个采集点。”参与这项课题的上海动物园动物繁育保护科工作人员朱建青介绍,这只甲虫是2016年5月26日采集的,当天早上8点,动物园和上师大参与人员集合后,便向动物园西北角一片人工林出发,“那片人工林种植了香樟、桑树、女贞等多种树木,生境较好,那只甲虫应该是在落叶腐殖层内采集的。

  “我们不是采集完毕马上鉴定的,一般是春夏秋季节采集,采集时就制成了标本,到冬季鉴定,或者几个月采集后,统一鉴定。出去采集一次多的能采集到两三百只昆虫。所以,那只小甲虫当时并没有引起注意。”朱建青说。

  西郊公园入名有纪念意义

  在鉴定过程中,上师大和上海动物园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了超过270种昆虫,然而,有一只小甲虫大家都没有见过,查阅了许多资料也没有查明它的身份。难道是新物种?经过文献资料查阅和标本解剖的比对,最终,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殷子为副教授鉴定为这种小甲虫是一种全世界新发现的物种。

  “最后,我们将它命名为‘西郊公园毛角蚁甲’。一个是根据这个新种发现于上海动物园,故用上海人最熟悉的‘西郊公园’命名这个新种小甲虫的种名,再由于它隶属于毛角蚁甲属,故中文俗名全称为‘西郊公园毛角蚁甲’,正式拉丁学名 为 Batriscenellus     xijiao-gongyuan    Yin,     Jiang    &    Chen,    2017。”殷子为介绍,命名新物种有规定,必须有2个拉丁化词语,属名+种加词,属名就是物种所属的“”,是确定的;种加词有三种选择,可以是它的特征,也可以是发现地或者发现者的名字,这次选择了发现地点。

  为何是“西郊公园”而不是“上海动物园”呢?殷子为说,“上海动物园”有英文名,如果找个拉丁化词语,有点奇怪;二是“西郊公园”曾经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更有纪念意义,所以将西郊公园的拼音作为其拉丁化词语。

  无证据表明是外来物种

  这只小小的甲虫为何迄今为止没有在别处发现,而仅在上海呢?是否会是外来物种?

  殷子为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它是外来物种,也没有证据表明是上海独有的物种,“全世界已记载的隐翅虫种类超过6.5万种,我国已知超过6000种,上海地区过去百年来一共仅记录60种隐翅虫科物种,且多为常见的广布种。什么是广布种呢,也就是说其他地方也有。

  殷子为说,后来他们去上海动物园那片树林又找寻过,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第2只,“不过,肯定存在不只1只,因为1只是不可能繁衍生息的,只是种群比较小,不容易被发现。

  小甲虫发现的意义不仅仅是全世界新物种,更反映出发现地的生态环境。专家说,隐翅虫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反映出该地生态环境的优劣。

  目前,这只小甲虫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师范大学昆虫标本室。

  新物种小知识

  ●中文俗名:西郊公园毛角蚁甲;

  ●学名:Batriscenellus xijiao-gongyuanYin,  Jiang & Chen,2017;

  ●分类地位: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蚁甲亚科,毛唇蚁甲族,毛角蚁甲属;

  ●发生季节:5月;

  ●生境:人工林下的落叶腐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