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开展 一起来探索"社会工厂"

23.11.2014  13:25

  11月23日消息:备受关注的第十届上海双年展昨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这是上海双年展迎来的“18岁”成人礼,也是作为主场馆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迎来的第二个双年展。本届双年展将从2014年11月23日一直持续到2015年3月31日。

   社会工厂”启动开工

  本届双年展邀请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弗兰克担任总策展人,这也是上海双年展迄今为止首次由外籍人士担任总策展人。本届展览以“社会工厂”为总主题,旨在扭转当代艺术濒临封闭的颓势,重新开启它走向社会、面向公众的大门,重建当代艺术的普遍性基础。

  事实上,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双年展,往届上海双年展的主题如“开放的空间”、“融合与拓展”、“海上上海”、“都市营造”、“影像生存”、“超设计”、“快城快客”与“重新发电”等,不论是名称或是内容,都与社会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届上海双年展秉承并开拓了这一优良传统,以“社会”与“工厂”两个词汇作为脉络进行深度探索,并在此脉络上甄选了约瑟夫康奈尔、安东维多克、卡洛斯阿莫拉雷斯、哈伦法洛基、尼古拉斯布斯曼、赵延年、陈界仁、李秀勤、孙逊、颜峻、陈瀅如、侯俊明、黄然、胡柳、刘窗等70多位中外艺术家的近100件/组极具介入性和社会感的作品。

  安塞姆弗兰克表示:“社会正在变化,大家都需要停下来思考。本届双年展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样式呈现当今社会的一幅图景,表现时代的意象,展示更宏观的社会文化意义。”唯有扎根于社会,艺术才能够当代,这是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为当代艺术贡献出的核心价值。在弗兰克看来,艺术也如同其他生产方式,同样属于“社会性的生产”,它的目的就是用关爱、情感和教育来培养公众感同身受的能力,实践艺术重塑社会的宏愿。

   看懂”不如有“触动

  “学术含量高”和“大众难看懂”一直是各类双年展的“硬币”两面,这一届的上海双年展也不例外。

  走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大厅,率先进入观者眼球的是一架无人弹奏的钢琴,这件由国外作曲家创作的名为《真相或:如何教钢琴学中文》的装置作品,表达的创作主题是中文“实事求是”。沿着一楼的电动扶梯上二楼,一组由数十个固定电话组成的装置作品也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拎起每一个电话,话筒里都会传出声音,但一边写的作品名《1999》依然让不少人困惑不已。“符号式、概念性太强”、“令人费解、难产生惊喜之情”是开幕首日不少观众的感觉。一位观众表示:“看得出,这些作品选取的题材是生活化的,但表现方式过于专业,可能让普通观众看不懂。

  但也有不同的评价声音。“这或许是最打动人心的一届双年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吴静看完展览后很激动,她告诉记者:“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工厂’,突出了艺术家介入社会的力量,这些艺术作品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或平时被我们忽略的社会角落。比如丁乙老师的作品,通过装置、影像,反映出废旧的工厂里底层工人的生活状态,又比如李秀勤老师的雕塑作品《给平等一个机会》,相信许多人看到后应该会看到共鸣。”在吴静看来,双年展是带有学术前沿性的当代艺术范畴,它和商业性的艺博会不一样,“后者面对藏家、面对市场,更讲究通俗易懂的愉悦感受,而学术性是双年展的灵魂,依附社会而生的当代艺术不仅仅只是愉悦的体验。

  “其实看懂与没看懂都不能代表什么。对于每一个来双年展的观众来说,只要有所感受有所触动,都已经是一次成功的艺术感受。”一位策展方的工作人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