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原创"亮相艺术节:"内修"运营机制 "外炼"舞台精品

17.10.2015  08:45

  原标题:内外兼修:既创新院团运营机制也寻求舞台精品长久生命力“上海原创”精彩亮相艺术节

  人民广场地铁口人流不息,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犹太人在上海》和《长恨歌》大幅海报吸引路人驻足。本届艺术节,上海六台原创节目入选,囊括音乐剧、舞剧、戏曲、音乐会等门类。对内,创新院团运营机制,探索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对外,扎根观众,寻求舞台精品长久生命力,内外兼修,成就“上海原创”在艺术节精彩亮相。

   节目不论出身只看质量

  一个多月前,所有人想不到,民营剧团能跻身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9月6日首轮演出结束,上海恒源祥戏剧发展有限公司制作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收到邀约,成为艺术节创办以来第一个民营院团开幕作品。

  “没有惊讶,只有兴奋”,导演徐俊与同事来不及庆祝,忙着修改剧本、调整音乐。徐俊是《犹太人在上海》导演,也是恒源祥戏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说:“作为民营院团,我们并不孤独。也不是散养在外面的。尤其是剧目创作方向,我们时刻得到政府以及专业组织帮助。”《犹太人在上海》创作伊始,黄浦区委宣传部、虹口区委宣传部、市文联、市剧协都给予高度关注,“大家经常在一起讨论,如果方向不一致,我们走不到一块。剧目申请市级文艺创作扶持基金时,我们的待遇与国有院团一致。

  继去年《小巷总理》参演艺术节,今年长宁沪剧团带着《赵一曼》又来了。区属院团作品连续两年入选艺术节,足以证明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所说“质量是选节目唯一的标准”。团长陈甦萍告诉记者,《赵一曼》从创作到巡演,都得到长宁区委宣传部全力支持,“从自收自支单位变为全额拨款,让全团定下心来创作弘扬核心价值观、接地气的剧目。”她也强调,不能躺在“全额拨款”上,一个剧团能否生存,一个剧种能否传承,与能否经常出新戏、出观众爱看的戏休戚相关。区属院团,同样有艺术追求。

   有了好题材还得有好形式

  “中国文化制造”走出去,从题材到表现形式,都得经历千锤百炼。艺术节开幕大戏《长恨歌》明年将在伦敦演出。在团长辛丽丽看来,《长恨歌》比上芭上一部打入欧美市场作品《简·爱》更具走出去的潜质,“由白居易《长恨歌》而来的爱情故事最古典,也最当下。”情节具有先天优势,并不代表古诗到芭蕾,能一蹴而就。《长恨歌》由酝酿到剧目成形,时间长达两年半,中外团队反复讨论故事逻辑、舞台呈现。煎熬、蜕变,而后才有质的飞跃,《长恨歌》北京演出,观众起立鼓掌10分钟。

  这几天,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介绍,作为艺术节唯一一台上海原创纯音乐节目,《大音华章》曲目大多首次亮相,演出请国家话剧院导演执导,以多媒体舞台呈现。无论舞台规模,还是参演人员,《大音华章》都创造了上海民族乐团演出纪录。乐团艺术总监王甫建透露,“音乐会开端,我们计划安排一人演奏骨笛,展示中国音乐源头,中段唐代大曲,有编钟编磬参与,但不是古典宫乐,而是加强音乐气场”。

   走入基层,让观众做评判

  上海越剧院《双飞翼》属于艺术节热销节目。演出前夕,越剧院举办“新经典·同传唱《双飞翼》观众见面会”,主演钱惠丽、王志萍带领戏迷现场“大家唱”,不为推票,而是想和观众有更多近距离交流。

  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宗旨,也是各参演院团行动指南。《赵一曼》赴常州、宁波、杭州、太仓、南通和崇明等地演出,100元以下低票价不少于50%,把文化惠民、便民、乐民政策落到实处。《犹太人在上海》的中外主演来到金山区漕泾镇,为基层百姓献唱剧中选段,反响热烈。

  扎根观众,剧目才有长久生命力。主创团队不仅享受掌声,更从观众反馈中汲取建议,精益求精。入选艺术节剧目,个个“不厌百回改”。上海沪剧院《邓世昌》亮相艺术节,展示新版本,舍弃歌曲《大海啊故乡》,重新创作主题音乐,加快戏剧节奏,删除意思重复的唱词,完善丁汝昌等人物形象,令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三人“大敌当前,抛弃私怨”的行为更有逻辑性。《挑山女人》主演华雯一席话,代表了同行们心声。《挑山女人》去年参演上海国际艺术节,今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后又将回到宝山,作为艺术节节中节项目,为社区居民演出,“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观众热爱,是剧目常演不衰的原动力。”华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