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动物园自然课堂专治"自然缺失症"

23.03.2015  07:37

  不认识萤火虫,不知道小蝌蚪如何变青蛙,分不清草头和酥浆草……在城市里,面对升学压力,许多孩子患上了“自然缺失症”,周末奔波于各个辅导班、培训班,无暇与大自然接触。为此,上海动物园推出了自然课堂,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认识动物、植物。第一期课堂昨天举行,25名孩子与羊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受益匪浅。

   拯救“自然缺失症”孩子

  “上午我们本来有辅导课,但和老师商量调整了时间,我觉得很多时候,从自然界学到的知识远比课本上的知识重要。”在上海动物园的小小羊村,窦女士告诉晨报记者。一旁,读五年级的女儿正在完成动物园科普老师布置的任务:羊身上哪些器官可以被利用。

  让孩子暂时脱离课本,走进自然、认识自然,正是上海动物园推出自然课堂的目的之一。负责授课的动物园科普老师夏欣说,去年上海动物园就尝试推出了几期自然课堂,受到家长和孩子的热情响应,“其实,多年来,上海动物园每年也都举办类似活动,但一直没有打出‘自然课堂’的名号,今年正式推出了。

  据悉,从本月起至年底,上海动物园将推出10期自然课堂,每月一期,每期设置不同主题。

   在“小小羊村”认识羊

  今年是羊年,首期自然课堂自然而然就说羊,课堂分为室内讲课和室外实践两部分。在半个多小时的室内讲课时间,通过夏欣的生动讲述,孩子们初步认识了盘羊等几种羊,还从多个角度去判断了喜羊羊是绵羊还是山羊。

  室外实践先后在两个区域进行。在小小羊村,孩子们通过喂羊,观察了不同种羊的长相区别。记者注意到,其中一位叫丁晨洋的小朋友有备而来,自带了许多青菜。在食草动物区,25名孩子开展了一次羊的探索之旅,回答区域内关于羊的各种问题,通过观察将盘羊、岩羊等不同羊各具特色的羊角画下来,增加对羊的认识。

  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很投入,不仅仅是单纯觉得动物有趣,也学到不少知识。窦女士表示,这已是她带女儿第三次参加动物园举办的类似活动。夏欣表示,如今自然教育活动日益受到家长、孩子的欢迎,每次活动报名一开始,总是很快就报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