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梳理百年"上海制造":铁皮小青蛙已有80岁

29.01.2015  07:36

  东方网1月29日消息:记者从华东师大了解到,该校设计学院即将推出的《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为“中国工业设计无史”之说叫屈:我国工业设计也有一部精彩纷呈又与众不同的历史,该书梳理了过去近百年左右人们认知度最高、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的民族品牌和产品,既有红旗、解放和上海牌汽车,以及中国坦克等大型工业产品,也有康元玩具、美加净化妆品等生活用品,比如今天仍然畅销的“铁皮小青蛙”玩具,就有80年左右的历史。专家认为,这一时期中国的轻工业品牌有六七成属于“上海制造”,因此工业设计成绩也占到了相应比例,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今天上海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分量。

   近代逾六成工业设计属“上海制造

  在此前的工业设计方面的教材或专著当中,无论作者来自国外还是国内,涉及中国的部分,基本上只有古代的器具设计内容,如景泰蓝、青花瓷等,偶尔也会有改革开放后当代工业设计的内容,但自清末民初到改革开放前,则往往只有一片空白。

  华东师大设计学院副教授毛溪说,其实,在上世纪,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崛起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国的工业设计也同时写下了一部精彩纷呈又与众不同的历史。红旗牌小轿车、解放牌卡车、永久牌自行车、红灯牌收音机、蝴蝶牌缝纫机、华生牌电风扇、海鸥牌照相机、向阳牌热水瓶……这些民族老品牌及其具体形象,撑起了中国的近现代工业设计史。

  毛溪说,“中国工业设计不缺乏历史”从一只“小青蛙”身上就可看出。不少人会认为铁皮玩具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事实上,一些经典老玩具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比如上发条的“铁皮小青蛙”,至今已经蹦蹦跳跳了80年左右!

  20世纪初,上海聚集了大量的中国新文化经营人才,他们积极推进西方儿童教育观念,也推动了上海近代玩具业的形成。当时最有名的铁皮玩具制造商是上海康元制罐厂,时有“凡我中国儿童,必有康元玩具”一说。“铁皮青蛙”就是康元设计者利用制罐边角料生产出来的,同时流行的还有充满民族特色的“跳鸡”、“跳鸭”等等,持续畅销多年。今天我们在淘宝网上,还能买到造型、结构与当年完全相同的“铁皮青蛙”,批发价最低仅1.3元一只。之所以中国工业设计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不为世界所知,毛溪认为,原因之一是没人搜集和整理这段历史;原因之二是工业设计作为一个学科毕竟来自西方,西方教材或专著对中国近现代工业设计的状况缺乏了解。

   中西方工业设计水平曾相当接近

  当年上海的工业设计能力相当强,不少作品都呈现了和世界接轨的特征。

  九星搪瓷就是一例。1931年,上海久新珐琅厂成立,产品商标就是“九星”,无论在民国期间,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六七十年代,九星的搪瓷用品均体现了很高的设计水准。毛溪说,“上世纪70年代,唐云、程十发、邵洛羊等一大批画家曾深入工厂,参与搪瓷产品设计,他们设计的精彩花样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地提高了搪瓷产品的艺术价值。

  让人惊讶的是,在上世纪初,我国并没有专门的工业设计学校培养相关人才,那么这些杰出的产品设计都出自何人之手?毛溪解释,一部分设计人才就是工厂的工人、技术人员甚至领导者,如华生创始人杨济川、中国美术片开拓者万氏兄弟;一部分是当时在华的国外广告公司的学徒,他们从外国公司学来先进的技术,锻炼出了艺术眼光和视野;还有一部分则是报社美术科的设计人员,当时的报刊广告并非来自专业的广告公司,均由他们自行设计。

  “不能认识城市的过去,就无法看清城市的未来。”在毛溪看来,回顾过去,不仅仅是一个怀旧的问题,更是面对现实与未来的一个重要的思考与反省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