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北京,中国怎样一步步底气十足?

10.11.2014  20:45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8日刊登题为《从上海到北京:中国的APEC底气》评论文章,分析称13年的发展增加了中国的APEC底气。

    2001年10月,身穿红色唐装的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笑容满面,与参加上海APEC会议的各国领袖握手言欢。尽管中国是东道主,但还算不上是上海APEC最大的“腕儿”。当时的中国正准备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对中国加入世贸可能带来的经济、政治风险众说纷纭,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

    底气来自经济总量

    中国的底气主要来自它的经济总量。上海APEC时,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刚刚突破一万亿美元,只占日本的一半;今年中国GDP可望迈入10万亿美元,不仅稳居世界第二,其增长态势已直逼头号经济体美国。

    议题“中国痕迹”明显

    北京APEC的其他议题如“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以及反腐败共识,也有明显的“中国痕迹”。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仍颇有疑虑,如果各国在加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议题上达成较高共识,将有利于AIIB的发展壮大。改革、反腐和创新则是习近平主政两年来的三大标志,如今也成为APEC的重要议题,显示中国衔接内政与外交的思路和手法更趋成熟。

    中国的底气就是习大大的底气

    除了以主人身份与各国领袖握手寒暄外,习近平将在短短三天内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多国领导人举行会晤。“习奥会”、“习普会”向来都是国际热点,在美俄关系紧绷、奥巴马与普京不打算在北京会晤的背景下,习近平与奥、普的互动更加令人瞩目。

    北京APEC将为习近平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大舞台。可以预见,习近平在这个舞台上不会怯场,因为中国的底气就是他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