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展慈善手术[图]

24.08.2016  07:35

日前,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连续开展了四台慈善手术,来自西藏定日县四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贫困患儿因此重迈稳健步伐。8月17日,四名西藏患儿及其家长在上海援藏干部钱松杰及儿中心医护人员的护送下踏上返乡的火车。8月21日,我们终于收到了孩子们安全到家的消息。漫漫人生旅程,上海是孩子们新的起点。儿中心副院长季庆英表示,此次不仅是骨科的慈善手术,更是全院各部门的爱心总动员。我们奉献技术与关爱,只为对得起这四个藏族家庭对上海、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信任。      

多处截骨完美整形

四名西藏患儿来自距离西藏首府拉萨500多公里的定日县。在上海援藏医疗队的联系下,4名孩子在当地完成了疾病的初步筛查和确诊,千里迢迢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髋关节复位的手术治疗。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仅17个月,最大的已近9岁。米玛来自定日县长所乡查强村,她是孩子们的大姐姐了。然而小姑娘身材瘦弱,走起路来像小鸭子似的左右摇摆,在旁人眼里像个小鸭子甚是可爱,但在米玛母亲的眼中,孩子就是一个跛脚丫。在来上海之前,米玛未来的出路是家人最大的心结。      

经历近50小时的火车,孩子们和随行父母终于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入住医院后,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和充分的术前准备,骨科主任王志刚医师带领医疗团队专门向患者进行病情介绍,在藏语翻译的协助下,医生通过影像投影结合骨骼模型与各位家长沟通孩子们的病情及手术计划。      

王志刚主任表示,此次来沪的四名患儿病情都已经非常严重,由于他们的髋关节长期处于一个脱位的状态,整个髋关节没有得到正常的发育,使得骨骼从形状、大小及方向等各个方面都和正常的孩子完全不同,手术除了需要解决把脱出去的关节进行复位的问题以外,还需要结合将来孩子行走活动等多方面的运动的需要,把骨头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节,在一个最有利于康复的位置上进行固定,从而给孩子的髋关节一次重新发育的机会。王志刚表示,这个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要多处截骨重新拼接整形,是一个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的手术。具体来说,手术需要通过2~3个切口进行手术,手术中需要从关节处操作探查、清理、复位,此外,还需要在股骨的近端和髋臼周围的髂骨、耻骨、坐骨等相应的部位进行截骨,进行精细的调整后,给予钢针和钢板的固定,最后重建好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完成最终的操作。      

为了给远到而来的西藏患儿最好的治疗,王志刚主任联合麻醉科及相关科室制定了详细周全的手术方案。负责实施麻醉的陈怡绮医生介绍,骨科手术一般都要求特殊体位,而且创伤较大,出血多。同时4名患儿长期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各项生理指标都异于我们平常所面对的病人。为保证安全,麻醉科综合考虑为患儿们量身定制了麻醉实施和术中监护方案,为手术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目前4名患儿均已完成手术,手术后恢复顺利,均未发生术后感染,身体状况逐天好转。王志刚主任告诉家长们,手术成功仅是第一步,孩子们还需要经过近2个月的石膏固定及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      

沪日两地首开远程会诊让患儿安心回家

8月正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格桑花”就是幸福之花。这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却极有生命力,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暴,它开得愈灿烂。在医护人员眼中,四名远道而来的孩子正如格桑花般坚强美丽。      

为了让孩子们在上海能得到全面周到的照顾,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全院总动员。除了配备最顶尖的医疗团队外,生活照顾、心理安抚、营养支持等各方面都有细致的安排。      

8月16日,就在孩子们返乡的前一天,一根网线连结起了上海与日喀则两地,首次儿科远程会诊就这样开启了。此次远程会诊由儿中心院领导牵头,集合了医院骨科专家、营养师、医务社工,还有护送四名患儿来沪治疗的上海援藏干部与屏幕里日喀则人民医院的副院长以及正在当地进行援藏工作的儿中心医生开展突破时空的交流。两地医生直奔主题,就四名患儿回到当地后的后续治疗进行了交接。骨科专家介绍了手术情况及目前康复的状态,甚至对手术中植入钢板、钢针的型号都进行了详细的交待,以便取出时的手术设计和安全。就连拆石膏如此常规的操作,作为儿科医生也细心地嘱咐了规范的拆除手法,以保证患儿安全。骨科护理专家则对患儿术后的日常照顾进行了细致的嘱咐。      

骨科专家刚讲完,一边的营养科医生立即接手,“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营养查房,发现他们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在住院期间就孩子们应对手术的情况专门配置了营养方案,但上海回拉萨要坐2天的火车,火车上的饮食并不能满足患儿的营养所需,这让我们非常担心。”营养科医生纠结道。经过讨论,营养科决定为患儿量身定制营养配餐和特殊配置的营养奶粉,以便火车上食用。“这样既安全,又能保证孩子们能有足够的营养来支持术后康复。”营养师对这样的安排非常满意。      

最后,双方还就孩子们如何安全回家进行了讨论。考虑到孩子们要将经过长时间的火车,还要更换长途汽车才能回到故乡。而在这期间由于术后孩子们下半身绑着石膏且只能平躺,家长又要照顾孩子,又要背负行李,着实非常不便。为此,医院专门安排了医务社工和护理人员,将孩子们和随行家长一路送到火车站台,并由年轻力壮的男护士把孩子们安全地平抱上车厢安顿妥当。而另一方,肩负护送任务的援藏干部钱松杰则联系好西藏当地,专门安排了救护车辆接送孩子。为了孩子们出院后仍能得到最妥善的照顾,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分别将注意事项详细地写了下来,还细心地翻译成藏文以便当地医护人员参考。如此万无一失的安排终于给身处异乡的藏族同胞吃了一颗“定心丸”。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四名患儿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只能通过创伤较大的手术才能恢复。但这类疾病最关键的是早发现、早治疗!”王志刚主任说。“据了解,西藏地区小儿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尽早开展筛查是亟需普及的工作。”      

据介绍,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然而,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这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病变,如果没有接受合适的治疗,早期会由于关节脱位导致下肢不等长,行走跛行,长大后会由于髋关节的早期磨损退变,造成关节酸痛难忍,最终导致不能行走。但只要能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是非常满意的。      

王主任表示,髋关节脱位的原因非常复杂。在我国,每500-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患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男女比例约为1∶6-8,可以看出女孩是高发病人群。婴儿期因患儿未开始行走,而且宝宝腿上脂肪多、腿的长短也较难明确,因此难以引起家长的注意,容易忽略。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小婴儿大小腿与对侧是否对称,臀纹是否对称;双髋是否能自如向外展开以及观察走步形态来及早发现是否存在异常。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做超声波检查确诊。要注意的是,由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骨骼未钙化、骨化中心尚未出现,拍X光片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因此B超是首选检查手段。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拍X光确诊。      

6个月以内的宝宝诊断明确后,可用专用外展吊带进行治疗,绝大部分患儿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得以治愈。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费用低。6—18月宝宝则需要通过麻醉下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的方式先将脱位的关节复位,然后上3个月的外展石膏,再用外展支架固定9~12个月,才能恢复正常。18月以上的孩子则需要接受截骨矫形手术,才能将其关节稳定复位。相对来说,做同样的手术,宝宝年龄越小,手术创伤越小,效果越好;年龄越大,手术难度和创伤越大且术后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患儿来说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