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家管燕草荣获工人文学大奖

03.12.2014  13:26

  第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奖日前在广东佛山颁奖。上海作家管燕草的作品《工人》第一卷《天之光》获得唯一的长篇小说奖。管燕草在颁奖现场表示,工业题材的写作存在着吃力不讨好的现状,作为青年作家,应该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把人民写在文艺的旗帜上”的讲话精神,写出更多源自于生活、源自于基层的作品。

  “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奖”已经成为迄今规模最大、最权威的属于全国产业工人自己的文学盛典,被誉为产业工人的“鲁迅文学奖”。与首届活动相比,第二届来稿数量更多,质量更高,题材更加吻合大奖要求,竞争也因此更为激烈。该奖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产业工人的创作实力和成就,涌现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现场颁出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网络文学作品奖、文学评论奖、文学新人奖8个奖项,共18人获奖。上海作家管燕草的《工人》第一卷《天之光》获得唯一的长篇小说奖。

  本届活动评委、《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高度评价这部作品“遥接上世纪20-30年代革命文学的传统,又有这一代作家的发现。小说好读,而且正能量充足,对当今也有启示意义。”评委马津海认为,“小说通过跌宕起伏坎坷遭际,人情情感悲欢离合,艺术地再现了其间上海工人运动的发端和发展。”本书被文学界评价为反映工人题材的里程碑式作品。不久前,本报对管燕草创作《工人》的心路历程进入了深度访谈,文章见报后,同样引起较大反响。

  管燕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题材与上海这座城市密不可分。上海是中国现代以来最重要的大工业基地,有了现代工业发展才有了现代产业工人,才有了无产阶级,才有了革命运动;同时也有了现代化的一切。但在近些年,工业题材作品越来越少,悬疑、宫斗、穿越大为风行,“工人”这一群体正在边缘化,走向市场的出版社,对于工业题材的出版显得很是慎重,而对于写作者来说,辛苦创作,到头来难以出版,难以为读者所知晓。于是,很多作家不愿意写工业题材;同时,对工厂生活体验的缺乏,也是作家不愿写工业题材的一个原因。

  作为一名青年作家,管燕草已经出版了13部长篇小说,有不少是白领小说、青春文学,为了创作《工人》,她查阅了大量资料,在文坛沉寂了几年,没有出版小说,“我想告诉大家,年轻的作家也是可以写出厚实作品的。正因为有了创作《天之光》的积淀,我后来创作了反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现代史诗淮剧《大洪流》,与《工人》一样,该剧被列为上海重大题材资助项目,前不久很荣幸地被列为首届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剧目。”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