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代表委员认真思考积极建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09.03.2016  1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要求之一,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指出:要按照“三去一降一补”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既努力为经济发展筹集动员更多要素和资源,又着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要引导增量、优化存量、主动减量,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上海实体经济发展能级和水平。

  总书记给上海出题,上海如何作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思考,提出建言。

  从一根牙签看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改善上海产品和服务供给

  钢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的重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董事长何文波是“老钢铁人”,他说,钢铁业是产能过剩行业,只能走两条路,一是重组,二是提质增效。但即使是产能过剩行业,也要优化产业布局。比如,中国北方钢铁厂多,大批钢铁从北方运到南方,造成了环保问题、运输问题。上海钢铁业把一部分产能移到了广东。这种布局的改变,也是优化供给。

  “钢铁业是过剩产业,但新材料的需求量很大。如果发展基于钢、铁的新材料,空间是巨大的。”何文波说,上海钢铁产业可以加强创新和研发功能,着力发展新材料,发挥上海的信息、人才优势,充分借助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契机,推动新材料领域研发。

  在消费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同样迫切。全国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葛俊杰从一根小小的牙签看到了问题。“从国外带回来的牙签,不仅分大中小的型号,每个型号还有更细的分类,并可反复使用。这说明,把小小的牙签做好,也有很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这根牙签让葛俊杰想起了上海的很多老字号正走向式微。光明的大白兔奶糖仍在销售,但日本的“白色恋人”巧克力是赴日游客必买的伴手礼,值得学习。究其原因,大部分实体经济的商业模式、发展方式老化,由于近年来成本持续增长,实体企业严重缺乏研发投入、品牌投入、管理投入,造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模式转型能力不强、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强,缺少核心技术与核心品牌的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微创医疗器械公司董事长常兆华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中国企业惯常于靠压缩成本和廉价取胜,有一种得微利即心安的心态。”常兆华说,企业长期忽略品牌建设,更没有一种靠品牌制胜的战略规划和为此长期付出的思想准备。在国内全生产要素成本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如果不能依靠品牌效应获得高利润,中国企业就难以在国际化竞争中取胜。

  常兆华建议,结合各个行业的自身特点和中国企业的现实状况制定适合企业的国际化品牌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针对品牌建设的各项相关政策与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要千方百计为“新引擎”做好服务

  让大数据成为改革的利器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团审议时,提出要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的系统集成。作为计算机专业出身,我听到系统集成这个词,既熟悉,又惊喜。”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说。在他看来,应当把政府的各项服务集成起来,目的是服务好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团审议时,要求发展经济新引擎,扩大新动能比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

  以往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但去年进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说明原来的增长方式已经靠不住了,必须扩大内需。然而这些年需求变了,需求从中低端升级到了中高端,信息消费、文化消费、时尚消费都有明显增长。

  邵志清认为:所谓新动能、新引擎,就是能满足这些新需求的供给,在服务业领域表现为新业态和新模式,在制造业领域表现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要激活新动能和新引擎,政府老一套的服务模式不可靠,必须竭力改变服务方式,为“四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他坦言,过去政府部门窗口分散、各自为政,服务企业的效率比较低下。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求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比如,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打破部门分割,提供更高效便捷、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政府服务。上海目前正在抓紧建设的网上政务大厅,就是“互联网+政务服务”。

  政府简政放权,放要放到位,管也要管到位,需要有一系列抓手。邵志清表示,仅以大数据这一个工具为例,要发挥大数据作用,让大数据服务于治理能力提升、民生改善和经济转型,让大数据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利器。加大政务数据资源分享,要把过去各政府部门的单一系统打通,推动政府资源共享,实现综合监管。同时,政务数据资源要对外开放,让市场组织来加工,然后把成果反馈给社会,让社会各取所需。

  聚焦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实现转型升级

  高品质服务业是上海优势

  全面提升上海实体经济的能级和水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未来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上海“十三五”规划明确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不低于25%,表明上海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决心。全国政协委员、长宁区副区长翁华建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上海不能简单追求规模和速度,必须聚焦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上海不仅要自己‘华丽转身’,而且要引领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

  翁华建说,国家层面提出“制造业要往中高端发展”,就是指“微笑曲线”的两端。“上海要提升实体经济的能级和水平,就要成为价值创造的利润中心,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才能克服人力成本、商务成本不断上升的挑战。”他认为,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要服务于制造业升级,参与全球竞争、分工的战略任务。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要改变传统理念,在全国、全世界布局,但总部可放在上海。

  在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和水平过程中,上海不能忽视服务业能级的提升。具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提升发展紧密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从传统向现代化提升,对改善制造业环境、降低制造业发展成本、提升价值创造能力非常有必要,例如会计服务能帮助制造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至于生活性服务业,更是上海的特色与优势。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这不仅可做强、凸显上海的优势,而且会增强上海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痛点”多,品牌和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互联网+”生活服务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传统生活服务业的痛点,可以做到即知即改、动态改进,极大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和品牌忠诚度。

  服务业的品质提升既需要业态创新,更需要依靠技术创新。翁华建建议,“支持企业通过信息化、大数据技术来提升服务品质、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理应纳入科创中心扶持的内容中去,针对一些共性的,例如大数据、云技术等,可以适当布局,选择一些互联网企业比较集聚的区域,改善他们的发展环境。

  制造业强国必须激发一线工人积极性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促进制造业升级,必须启动工业强基。”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李斌长年在基层生产一线,对《政府工作报告》里这几句话感触极深。

  为什么德国刀品质高、附加值也高?为什么圆珠笔头依赖进口?为什么外国轴承的寿命比我们的长得多?甚至,哪怕我们引进了外国生产设备,东西也做出来了,可是温度一升高、摩擦一加大,就出问题了。中国制造业到底缺在哪儿?

  “我打个比方,你想做一盘竹笋炒肉,但是买来的竹笋咬不动,猪肉不新鲜,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可能没人吃。”李斌说,制造业的环节比炒菜更多,如果每个零部件都有欠缺,产业链上“互相拖累”,能生产出一流产品吗?

  “要强基础,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李斌说,过去上海制造风靡全国,现在上海要发展先进制造业,要把各个环节做好。包括培养制造业的工匠精神,做好制造业一线工人培养,加大科研投入,让科研院所参与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研发等。

  李斌说,从制造业大国迈入制造业强国,需要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技能职工队伍,必须调动一线工人的积极性。但从目前看,企业高级技术工人青黄不接,年轻人嫌薪酬少、待遇低不愿当工人,一线职工收入增长幅度有限。面对这些问题,他建议在“十三五”期间,要高度关注一线工人,努力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不仅如此,一线工人的技能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水平,要尊重一线工人的劳动价值,要在政策上、待遇上、制度上向一线工人倾斜,鼓励一线工人学习技能,为他们建立职业成长通道,设定专项资金用于高技能工人培养。同时,上海应该率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他还建议,要让劳动技能也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包括工人的知识产权、创新成果、工作业绩作为分配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