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网]上海交通大学全年理财收益过500万元

06.09.2015  01:40

念大学时,用什么交纳学费?靠父母,靠奖学金,还是靠勤工俭学?在“90后”眼中,这些可能都已经out(淘汰)了。昨天(1日),蚂蚁聚宝发布的《2015年大学生理财报告》显示,在全国2325所高校、25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中,超过35%的人在过去一年尝试了互联网理财。其中,浙江大学的学生理财成绩最好,过去一年全校仅通过蚂蚁聚宝平台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收入就高达1069万元,成全国“财商”最高的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紧随其后,分列第二和第三。  

对不少90后来说,迈入大学校门,意味着自主打理财富的开始。根据蚂蚁聚宝的数据,在上一学年开学前三周时间里,共有109万大学生首次使用余额宝,开始通过互联网金融管理自己全年的生活费。而且越是临近开学,开通人数越多,在开学前一周,新增余额宝用户中的大学生占比达到34%,为全年最高值。  

在全国范围内,浙江、上海、福建、江苏、北京五地学生的理财观念最强,尝试互联网理财学生占比超过40%。其中上海占比达到47.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在上海各大高校中,,上海交大、同济、复旦排名理财收益榜前三,并均进入全国高校“财商”前十名。三所高校学生过去一学年的互联网理财收入总额超过500万元。  

蚂蚁聚宝数据分析师佘振龙认为,以上趋势说明90后的理财意识比80后、70后更强一些,他们不愿意等到有足够本钱了再理财,哪怕本金较少,也会尝试理财。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使得理财的资金门槛和操作门槛都大大降低,也为90后更早接触理财提供了便利。”  

有意思的是,蚂蚁聚宝的这份报告还显示出,90后的学生虽然本金有限,但收入未必不高。据统计,全国国有超过1万名学生在过去一年的理财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换言之,在9月开学季,这些“90后”学生仅靠自己的理财收入,就已经能够基本覆盖新学期学费。  

那么,这些大学生到底是怎么理财的呢?这些学生的大数据画像显示,他们身上最显著的标签不是“富二代”,而是“高材生”。这些学生主要来自211、985等名牌高校,其中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成为“高财商”学生最主要的聚集地,他们往往将每月数百元的生活费也纳入理财范畴。  

至于那些高收益则往往来自帮父母理财。在用户调研中,一位来自上海交大的学生很有代表性:“爸妈给了我20万元资金用于理财,我将80%的钱用于招财宝定期理财,20%用于余额宝活期理财,平均年化收益7%;我按照年化4%的收益还给爸妈,多出的留给自己,一年收入也有6000元。至于爸妈不吃亏,因为这比他们存款的收入还多一些。”  

佘振龙表示,90后的父母对新生事物接受度更高,愿意有意识地拨出一部分家庭资产来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但他也提醒,90后在帮助父母理财时,必须考虑父母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尽量将资产多元化合理配置,尤其是基金、股票等高风险投资方式的资产配置占比不宜超过30%。  

来源:解放网 2015.09.01  

原文: 上海交通大学全年理财收益过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