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全方位构建特色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03.04.2016  15:31
      上海交通大学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布局等方面更加主动地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教育、实践、孵化等方面入手,在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硬软并重,完善“双创”的基础设施。学校着力采取有效措施着力优化“双创”环境:鼓励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使教师可以依法合规地分享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收益;鼓励教师争取并出色完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这是大学创新活力和能力的标志;支持教师保留身份,带着科研成果创业;推进协同创新,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大团队,鼓励交叉学科的发展,形成知识和技术的创新领域;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持续推进国际化,强化国际科研合作。

二是率先探索,打造专业化“双创”教育平台。设计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的教育模式是双创教育重要命题。2010年,学校成立创业学院,面向全体学生招生,所招学员不涉及学籍和院系调整,是现有培养体系外的补充。学院开设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品格为目标的创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对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针对性的创业学程和培训课程,实现有创业意向学生、创业导师团、风险投资家等群体的聚集,着力培育大学生创业的种子选手。探索实践“面上覆盖、点上突破”的分层教育模式,一方面通过开设创业教育通识课等,渗透创新、创意、创造的精神和理念;另一方面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创业课程、创业指导和辅导,对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深化培育。创业学院的培养模式,让最具创业创新思维与潜质的师生汇聚并碰撞出火花,实现“双创”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

三是构建载体,推动学生迈出“双创”实践第一步。思维意识的培育和知识理念的学习是触发原点,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养成则是继续前行的动力保障。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实践载体,1999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6届创业计划大赛;近两年,学校为进一步提升创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战性,又相继举办了“燧石星火创业训练营”等。2014年,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上海交大凭借5金1银的佳绩勇夺“冠军杯”。在参赛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多学科交叉的协同优势:在项目遴选方面,从农业、能源、材料等多个领域甄选并组合了30多支团队,多个项目的核心技术涉及多学科协同;在团队构成方面,创业团队成员基本来自多个学院,形成专业与能力的有效互补;在项目指导方面,来自于不同学科的导师团从不同角度给予项目团队指导和建议。

四是结果导向,整合资源实现近距离“双创”孵化。学校针对高校“双创”培育之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特别是解决如何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提供服务支持和专业指导,如何帮助青年创客实现校园到市场的无缝对接等现实问题,将校园里被冷落的数座红色书报亭改建成为创业者提供产品与服务的窗口,33个学生团队报名公开竞标分布在校园人流量密集区域的“小红亭”。在“小红亭”创业加油站运营创业项目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可以将培育成熟的创业项目有机会移植到专业创业孵化器。与学校一墙之隔的“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于2015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区政府和上海地产集团三方合作共建成立,通过整合了政府政策资源、交大人才与优势学科创新资源、企业资金与管理技术资源,采用“引育并举”的孵化器模式,以完整的创业服务和培育体系为创业团队提供成长平台,为起步阶段的创业者提供更匹配的创业环境,部分项目经过审评还有机会享受场租、人才公寓等方面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