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上海交大举办光明•元济讲坛 探讨以色列的科技创新之路

12.10.2015  11:49

在科技创新方面,世界上一些国家、地区、城市,甚至大学、著名实验室已经取得了出色的成就,美国的硅谷,德国的慕尼黑,以及日本、新加坡、芬兰、以色列这些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的国家,在创新方面尤为令人瞩目。尤其是犹太民族聚居的以色列,人口不到800万,资源匮乏,而且战火不断,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何以号称世界创新工场,它的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可以高达90%,创业公司数量超过了欧洲的总和?10月9日,在由光明日报光明讲坛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光明?元济讲坛上,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教授给出了答案。    

在本次讲坛上,潘光教授从以色列创新成功的深厚文化底蕴,源于国家需求的强劲创新动力,培养积极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式,重在扶植、激励的政府干预和法制体系,研究机构、院校和企业的横向密切合作,以及积极活跃的国际创新合作等六个方面,深度剖析以色列著称世界创新工厂的秘诀。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提出“上海要成为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排头兵”后,上海市委就把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列为2015年上海的唯一重点调研课题。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核心是体制机制,关键是依靠人才,重要的是要有重大工程和项目支撑,还需要有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实验室、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一流企业家、风险资本,等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抓住机遇,站在战略高度,运用出版、论坛等方式为科创中心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策划的“全球科创中心出版工程”,原创、引进相结合,进行纵向即历史和分类研究,以及横向即国别、区域、城市研究。整个出版项目计划完成百种巨著,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担任本丛书的总主编。    

全球科创中心出版工程”内容上引进借鉴国际上先进经验,总结国内外有益成功实践,提出有效对策,为各级领导、研究人员、专业人士提供智力支持和参考借鉴。第一批书目有:《创新中心建设的内涵与路径》、 《以色列:世界创新工场之路》、《新加坡模式:为什么小国家做得更好》、《芬兰模式:创新政策和治理经验》、《硅谷模式:我们能从世界创新之都学到什么》、《日本:科技管理之道》等。    

上海交大出版社和光明日报光明讲坛联合举办的这次光明?元济讲坛(第二讲)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上海要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这一要求,与科技界、产业界和文化界共商科创发展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教授在研究以色列方面颇有建树,他的精彩演讲,为我国的科创中心建设研究开阔眼界、拓宽思路。    

光明日报光明讲坛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携手主办的光明?元济讲坛,结合上海交大出版社承担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就重大文化课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发表学术演讲或进行对谈,并于《光明日报》整版刊登,致力于传播优秀学术和出版成果,打造沪上学术文化盛宴。光明?元济讲坛第一讲 《东京审判:“胜者的审判”还是“文明的审判”?》201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举行并于《光明日报》整版刊登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此次讲坛是光明?元济讲坛的第二讲。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朱健副书记、《光明日报》教育部朱振国副主任出席讲座并致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杨庆存、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张剑波、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战略规划研究室副主任朱学彦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主持了本次讲座。    

上海市委宣传部出版处毕胜副处长,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胡昊部长,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蒋尧鹏书记,以及上海交大中青班、机关青干班学员,出版社部分编辑等参加了本次讲座。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5.10.10  

原文: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光明•元济讲坛 探讨以色列的科技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