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见证上海阅读品质 主题出版引抢购潮  

21.08.2018  10:00

“真是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读懂中国”丛书作者代表、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君如,在8月15日上海书展举办的读者见面会上有些惊讶地说。跟随着他的目光,可以望见近百名读者拿着他著的《治理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排起的长龙,井然有序的队伍颇具气势。

  除了主题出版物,“上海首发”和传统文化图书也掀起了读者的购买热潮。他们对上海书展热捧,缘由书展多年来的阅读文化积累,吸引了众多高素质读者的参与,众多出版单位也愿意用最好的作品来回馈上海书展的读者,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让上海书展的阅读品质在不断攀升的同时,也将上海打造成了高品质阅读的城市。

  正能量  主题出版引抢购潮

  今年是中国外文局第一次大规模以集团形象参加上海书展,展位面积达300平方米,而其中“读懂中国”丛书专架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套丛书的立意与定位是图书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围绕“读懂中国”这一主题,丛书多维度解读处在深刻历史变革和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讲述中国的发展奥秘,分享中国智慧与经验。

  在陆彩荣看来,这类主题出版物实际上有一定的阅读门槛,然而在上海书展上这个门槛似乎消失不见了。除了“读懂中国”丛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及国际合作翻译出版成果图书专架也是人气颇旺。陆彩荣告诉记者,书展的第一天很多人就来询问购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有老人,也有学生。

  在陆彩荣看来,上海书展是读者的书展,而读者对于主题出版的追捧代表了整个城市的阅读高水准。除了外文局,很多出版单位也带来了重点主题出版物,其中有不少还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例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带来了《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共产党宣言〉十问》《马克思的20个瞬间》《上海改革开放40年大事研究》《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赵启正新闻传播案例》等,该社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共产党宣言〉十问》《马克思的20个瞬间》最受读者喜爱。

  广影响  “上海首发”成新书风向标

  8月17日,虽然上海是台风天,但在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传》首发式上排队等候作者叶辛签售的读者有近百人。同样,中华书局新出版的《海上遗珍:衡山路》在中国出版集团展区也成了读者的最爱。而人民出版社《梦回万里 卫黄保华——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的新书发布会上,高涨的人气更是需要现场保安来维持秩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选择在上海书展上首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芯世——一本书读懂芯片产业》在上海书展首发后,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就销售了1000多本。“在发布会结束后,很多公司都来找我们批量购买。”该书的责编张晓蕾回忆起了当时的情景,“有一个集成电路公司购买了200多本,用于工程开建仪式。还有一个基金会,一下子购买了100本。”

  在张晓蕾看来,这本书的内容契合当下热点是引发关注的原因,而“上海首发”无疑扩大了这种影响力。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认同这种观点:“首创精神、行业引领、面向读者是上海书展的3个特点,‘上海首发’就是首创精神的体现。它助力更多优秀图书在上海书展亮相,满足爱书人的精神需求,一个良性循环就此形成,上海书展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高品质  传统文化图书受追捧

  书展第二天,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带着新书、中华书局出版的《发现燕然山铭》亮相书展,距离内蒙古大学宣布发现班固所书《燕然山铭》正好一年。重大考古发现等学术理论第一时间解读,是近年来上海书展首发新书的一大特点。

  这些传统学术理论的解读,不仅增加了上海书展的文化氛围,也点燃了书展读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在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展位上,不少读者争相翻阅其出版的大部头传统文化出版物,其中标价400元、12本一套的全彩印刷元曲、古文、唐诗、宋词合集成为销售明星。而在中华书局的展位上,国学图书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上海书展读者的热情是对我们做书人的奖励。”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看到传统文化图书的高人气时,有些激动地说。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学文化,上海书展首次亮相的国学馆还打造了“七天七堂课”系列国学讲座,邀请著名学者轮流驻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开展主题讲座,书香活动进一步带动读者对于传统文化图书的热爱,让这股热情贯穿上海书展的始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