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落幕 最后一位读者捧着“大礼”说再见

20.08.2014  11:33

  本报记者陈熙涵

  昨晚9点,随着最后一名读者、上海交大土木工程系研究生朱震宇步出上海展览中心,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落下帷幕。书展组委会工作人员送别了书展最后一位读者,并向他鞠躬致意。

  今年的上海书展在追求品质的道路上取得了突破,更注重阅读价值的引领和读书品质的提升,最有价值的文化和最贴近时代的思想,在书展中得以集中放大。

   传播核心价值观成主旋律

  这两天,在场内巡馆的工作人员都有这样的感受,前来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之江新语》的人很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图书的热销,几乎成了本届书展最大的亮点。上海书城副总经理告诉记者,主题图书的销售情况特别好,经过几次补货,才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据统计,本次书展共展出500多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图书。文风亲切、内容实在、言之有物、思想深刻是这些书深受普通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书展期间,主办方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了多场主题活动。比如,“我在上海挺好的――‘中国梦?劳动美’农民工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以人为本,广接地气,听来让人感动,使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在广大市民读者中进一步传播。

   17个区县共推“悦读季

  今年,上海书展走出主会场,走进了17个区县,真正实现全覆盖。“书香崇明――文学名家海岛行”让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刘醒龙,先锋小说家格非、上海作家孙?、叶辛、王小鹰、殷健灵等先后“过江”、“上岛”。这七天,书香飘遍全市每个角落。上海图书馆、思南文学之家、市科协科学会堂、市社联群言堂等都成了上海书展的“分会场”。分会场进一步扩大了上海书展的市民参与度和活动覆盖面,使上海书展更贴近市民百姓,在全市营造出书香满城的阅读氛围。据悉,“书香崇明”的成功做法,将在今后的上海书展一年年坚持下去。

   国际化彰显影响力

  昨天一早,做客上海书展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启程返回伦敦。在机场送别时,奈保尔留下这样的临别感言:“在上海的一事一行都近乎完美,感谢上海。”书展期间,美国诗人罗伯特?哈斯、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彼得、法国传记作家皮埃尔?阿苏里、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美国作家罗伯特?奥伦?巴特勒等享有国际声誉的文学名家带着各自的最新中文译本,通过参与文学论坛、举办文学讲座、作品朗读会等方式“表达”了自己,实现了与中国作者、读者的零距离沟通。

  与前两年相比,今年书展人气与销售额双双刷新纪录。上海辞书出版社零售码洋超203万元,比去年增长近20万元。定价6980元的《戴敦邦画谱全集》在书展销出七套。逛书展已成为许多市民每年夏天固定节目。在新闻发布会上,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曾经有人问我,书展的书只打八折,与网上书店相比没有价格优势,能卖得出去吗?”书好不怕没知音,这就是上海书展给出的答案。随便什么书都打折销售,是对文化缺乏敬意。有些出版社带来的书是花了二三十年的功夫做出来的,原本只作陈列不作销售,没想到一个书展下来竟订出好几套。上周五,北京出版集团好几十种书都卖空了,紧急从北京调了一大批书空运到上海。徐炯说:“做出版的都知道,书卖得再好也没有巨大利润空间,为书包机运上海的做法令我们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