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多位学者受邀参加望道讲读会2016上海书展学术论坛

24.08.2016  07:02

8月20日至21日,望道讲读会2016上海书展学术论坛“读懂时代”分4场连续举行。我校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汪涌豪、副教授白钢,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经济学院教授石磊、袁志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冉,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吴新文受邀参加,分别围绕“G20与全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新改革年代的中国经济”、“全球性百家争鸣时代的中国学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长征’”4大主题做主旨演讲。

在8月20日“G20与全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专场中,苏长和以“中国能为全球治理贡献什么?”为题,阐述了其对于全球治理、文明如何共生、制度与人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苏长和表示,与西方“分而治之”不同,中国人的全球治理推崇“合而治之”,讲究的是汇通。在实践中,汇通法更多是转化和转换,而非转轨的思维。他强调,全球治理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关系。全球治理需要解决共同议题合作性与主权制度排他性之间的矛盾。

当日下午,袁志刚和石磊先后发表了自身对于中国经济新改革的见解。在题为“新改革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增长与出路”的演讲中,袁志刚指出,2008年危机以来,全世界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都到了负利率时代。难以走出2008年危机的原因在于,区别于过往经济危机,当下全球总需求无法吸纳总供给,产能过剩是全球性的。谈及“供给侧改革红利来自何处?”,石磊表示,过去30多年来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动力其实也源自供给体系,四大动力释出初级红利,但目前已全面衰减。供给侧改革首先应该改政府,以破除腐败为前提,同时增强顶层设计者机制设计能力;其次该企业;再次改市场,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最后改社会组织。

翌日,“全球性百家争鸣时代的中国学术”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长征’”两场论坛继续分上下午进行。在上午的场次中,吴晓明就中国学术的主题发表演讲,题为“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对于“中国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如何可能产生出自己的理论创造”这一问题,他给出了逐步拜托学徒状态,获得自我主张的答案。吴晓明表示,教条主义的幽灵仍在不断困扰着中国学术发展和理论创造,是中国学术取得自我主张的最大阻碍。汪涌豪也在“走向共同体的学术”的演讲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全球化就应该是多元模式间的相互对待与作用,跨文化也应该是不同文化的多边互镜与视野交融,目的是催生一种符合当代知识论公义的共同体。他表示,知识共同体并不意味着研究者主体身份的消解,也不意味着差别性学术的终结。共同体的基础显然仍以人们各自据有的知识为思考的基点。

下午,以不同视角为出发点,吴新文、白钢、李冉先后进行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回顾与历史展望。围绕“从现代化到‘化现代’: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吴新文指出,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恐怕不行,以救治现代性、消解现代性弊端为追求的“化”现代才能使中华文明走向新的高度。白钢做“平等与觉悟:社会主义的文明论品质”的演讲,并提到,就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层面而言,马克思主义大概有3个阶段的次第关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处在第三阶段。在以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实践为代表的第二阶段,列宁式政党对人民的态度类似于神对凡夫的“圣爱”。在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这一关系却向平等与觉悟的核心转变。李冉在题为“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方案’”的演讲中提出, “中国方案”应运时代而生。他表示,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来看,对道义的追求一以贯之。一个大国的世界地位恰应以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来衡量。中国在38年改革开放中取得的减贫成就及秉持的合作共赢理念已经证明了她的世界胸怀,而当代世界由盛转衰的周期性治理亦需要中国智慧。

据悉,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东方青年学社、《学术月刊》杂志社、《探索与争鸣》杂志社承办,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经济学会、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