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职教育变革 学生毕业后上岗无需"师傅带徒弟"

21.01.2015  12:15

  图片说明:上海工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充分得到实践机会

  东方网1月21日消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海中职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的实训基地呈现出革命性变化——不再是教室里放些简单的榔头加锉刀,而是更时尚、更企业化、更具科技含量、更有文化积淀。上海工业技术学校独具匠心的实训基地,就是上海中职教育变革的一个缩影。

  市教委职教处表示,为满足市场和企业需要,让中职校学生在读期间就“能懂会做”,是建设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通过在实训基地“仿真模拟”,使学生在校期间即能充分得到实践机会,从而摆脱毕业后还需要“师傅带徒弟”的情况。目前,中职校的实训基地不仅供校内学生实训,还面向社会开展职业能力培训,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的功能,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培养了更多合格人才。

   钟表维修实训基地

   劳力士”一举揽才11名

  一进上海工业技术学校大门,就能看到大理石地面上镶嵌的一个放大了的钟表模型,两侧玻璃柜内陈列着诸多品牌机械表。在一间教室的墙壁上则镶嵌着时针和分针,教室里摆放着时尚而专业的维修工作台,让人感觉像是进了真正的钟表维修店。“职业教育除了要体现专业性,也应该蕴含文化艺术。”校长王立刚介绍,“钟表不是冷冰冰的金属,它充满文化内涵,富有故事的,是精密的制造技术与人文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上海工业技术学校的钟表维修实训基地,是上海中职校里唯一的一家。五年前,当王立刚提出要设立钟表维修实训基地时,很多人并不理解。对此王立刚费尽了心思。

  五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购买品牌机械表,钟表维修人才出现短缺,国内外知名钟表公司也在四处寻觅具备专业维修技能的人才。这个钟表维修实训基地成了“香饽饽”,通过多种钟表维修课程培养了不少具备专业技能证书的人才。

  去年,“劳力士”钟表公司一举就从上海工业技术学校招揽11名学生。此外,学校的实训基地还为市残联基金会培训了200多名钟表维修人才,他们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验光配镜实训基地

   每年40名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校的另一紧缺专业是验光配镜。王立刚介绍,虽然本市眼镜店很多,但有资质的验光配镜专业人才却很稀缺。于是,学校开设了验光配镜实训基地,并对基地精心规划设计,通过专业的设备和时尚的工作环境,让学生爱上验光配镜这一行。

  如今,上海工业技术学校验光配镜专业每年40名毕业生供不应求,成为“上海国际眼镜城”等大企业的骨干验光配镜师。

  王立刚表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设置不能盲目,要契合市场需求,同时要在校内营造类似于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训环境和文化环境,让学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也从心底爱上这一行。

   链接

   上海职教实训基地有两类

  上海目前的实训基地主要有两类,一是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目前约有90所,二是各学校校内的实训基地。各类实训基地基本覆盖重要产业领域和教育部专业目录,未来将重点建设新兴产业的实训基地,为新兴科技产业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