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学生睡眠达标不足两成[图]

21.03.2015  07:39

      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达标不到两成,半数以上小学生每天体锻时间不足1小时,创新能力培养随学习阶段上升反而削弱……这是上海市妇儿工委委托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的上海儿童发展需求问卷调查的结果。本研究以儿童需要理论、生态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从儿童健康、教育、福利、安全、环境5方面的需求着手,反映了儿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为政府公共服务提供切入点。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1229份,有效回收率为94.5%。调查对象为黄浦区、普陀区、松江区和浦东新区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

   健康需求强烈

  少年儿童目前最需要的健康服务和指导中,选择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视力保健占33.2%,体育锻炼占30.9%,牙齿保健占11.3%,减肥占10.4%,膳食营养占8.6%,心理辅导占3.5%,免费体检占1.9%。

  调查显示,仅有43.5%的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42.9%为30分钟至1小时,13.6%不足半小时。其中,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校体锻时间超过1小时的仅为33.3%和8.8%。体锻时间不足影响了学生体能。另外,只有17.2%的小学生睡眠时间达10小时以上,19.1%的初中生达9小时以上,17.9%高中生中达8小时以上。换言之,各个年龄阶段中小学生达到睡眠时间标准的都不足两成,其中高中生的睡眠不足情况尤为严重,10.7%的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到6小时。

   减压需求凸显

  调查显示,33.9%的中小学生觉得学习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其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感到学习压力大的比例分别为27.2%、38.5%和54.3%。而学业压力不仅来自于学校,还来自于家长。每天完成学校老师布置作业,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占18.7%,1-3小时的占45.4%。此外,有71.8%的父母会为孩子布置课外作业。参加课外补习、兴趣特长班也是中小学生每天的主要任务。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每天参加课外补习的分别为50.4%、73.1%和66.5%;每天参加兴趣特长班的分别占59.2%、43.1%和25.8%。

  其次,创新能力培养随学习阶段上升反而削弱。75.2%的学生认为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但高中生认为学校注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比例远低于小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认为学校注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比例分别是83.3%、72.1%和59.8%。

  此外,学生渴望自由安排闲暇时间。高比例、高强度的校外学习安排无疑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他们在回答"你最希望在闲暇时间干什么"时,排名第一的选项是"由我自由安排活动",占32.4%;其余分别是看课外书,占16.5%;玩电脑,占16.1%;体育运动,占13.6%。初中生和高中生"由我自由安排活动"的希望尤为强烈,分别为42.3%和44.6%。

   行路安全感低

  少年儿童对"在家安全"、"在学校安全"、"行路安全"的感知上,行路安全的比例最低。"当你一个人在上学或回家路上时",感觉非常安全和安全的占58.7%,一般的占27.9%,不安全占8.7%,非常不安全的占4.7%。学校位于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的少儿,上学和放学路上感到安全的比例高于学校位于远郊的少儿。

  学校位于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的少儿感到行路安全的比例分别是60.4%、62.5%、49.7%。家住城镇的少儿感到上学放学路上安全的占59.3%,家住农村的感到上学放学路上安全的占52.5%。

  学校每学期开展1-2次自然灾害安全演练、反恐安全演练、毒品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安全教育、法律知识学习、法制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比例分别为76.4%、38.4%、45.7%、41.8%、42.8%和50.7%。35%的学生表示学校从未有过应对各种恐怖袭击的安全演练,22.1%表示从来没有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于如何使用学校配备的应急救援设备方面,表示不清楚的学生占40%。在安全法制教育的开展上,高中和初中开展的比例低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