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阶段学生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提前

14.09.2015  11:13

  新学年开学前夕,国家卫计委、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建立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紧接着,两部委的相关机构又联合启动了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试点。

  矛头指向的是艾滋病,然而,在业内专家看来,防艾的源头还是要从抓好大中小学生的性教育入手。事实上,性教育的式微在我国由来已久,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也在努力将性教育引入正轨,但推行力度还不强硬,问题仍比较突出,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校园防艾形势严峻

  就在今年上半年,卫计委也曾表示,要配合教育部门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将正确的性知识、良好的性保护能力教育科学地传授给学生们。

  2008年我国报告的所有艾滋感染者和病人数为5.6万人,2014年则上升到了10.4万,增长了不到1倍。但是,同期高校学生艾滋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却翻了近4倍。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高校,早已不再是艾滋病防控的净土。有临床调查显示,每年新报告的艾滋病总人数中,不当或缺乏科学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占了50%以上。

  早在2011年,教育部与原卫生部就曾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100%的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要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宣传,让90%以上学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然而,很多学校的防艾教育只停留在口号或一年一度的宣传日活动的表面形式上。大学生防艾知识的欠缺,特别是基本的性知识、性保健、性安全、性道德教育的缺失,正成为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一大杀手。

   医学生也缺性知识

  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上海交大医学院12级临床医学5年制的王天勤和3个同学一起完成了一项有关上海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但结果却令王天勤有些意外。他说:“我们调查的侧重点在于,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是否会有性观念差异以及性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样本中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大约各占一半,本来我们都以为学医的学生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应该比非医学专业的学生要好,可是没想到,除了个别相关疾病外,竟然几乎没有差别。

  其实,小王的“意外”并不意外,早在2006年,上海交大医学院外科学教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仁济临床医学院生殖医学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陈斌领衔一项计生委课题调研,对本市14所高校5422名大学生就“生殖健康知识需求、性态度及性行为、色情读物/影片接触情况以及性卫生/性传播疾病知识”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医学生在性卫生、性病等方面的问题回答正确率高于非医学生,但在性态度、性经历、性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并没有高于甚至差于非医学生。调查中的一些结果令陈斌大吃一惊,例如,能准确指出《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需重点预防的几类疾病的学生不到4%,明确表示不接受婚前性行为的学生仅有18.2%。陈教授说:“随着时代进步,青少年性萌芽期进一步提前,他们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显得越发重要,但需求和实际素质并不匹配。

  长年坚持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研究与探索的洋泾中学心理教师徐琳说,互联网让青少年无时无刻不受到各类性信息的轰炸。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少孩子难以辨别真假好坏,导致一些孩子由于缺少正确引导而迷失方向。比如,网络上流行的“艳照门”等明星事件,都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性价值观的确立。徐老师曾在课堂上做过相关调查,如果没有对青少年开展正确的性道德观教育,有些学生甚至会把这些明星的错误行为作为自身的榜样。因此,在互联网如此开放的时代,性教育就不仅仅在于正面地传授性知识,还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认识大众传媒中的各种性观念,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以抵御外界的诱惑。

   性素质”需从小抓起

  “实际上,这些年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知识掌握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仁济医院生殖医学健康教育教研室最近正进行一项纵向研究,通过8年积累的数据来观察青年学生群体的相关变化。

  教研室成员王鸿翔给出一组2005年和2013年的对比数据,在“是否接受婚前性行为”一项中,2005年有36.3%的学生可以接受,到201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63.8%;“有过性行为”的学生2013年比2005年增加了近9个百分点。学生们在掌握避孕、性卫生等方面略有进步,但能够正确使用避孕套的学生比例这些年变化不大,仍然只有不到20%。从数据来看,尽管大学生的“性素质”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大空间需要提升。

  不仅是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的性知识多半处于懵懂状态,有的一知半解,有的茫然无知,还有的被不科学的性知识所误导。据一项对虹口、普陀、徐汇、金山等4个区共计6623名青少年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初中生、高中生、中专职校生中,自报有过性行为者的比例各占0.97%、2.4%和7.3%,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4.5岁、15.4岁和15.9岁。专家认为,本市中学阶段学生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较之前有所提前。6名自报曾经有过性行为的初中生中,只有半数自报每次性行为时都使用安全套;自报发生过性行为的159名高中生、中专职校生中,自报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足20%。而大学生自报性行为的发生率为4.9%,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8.8%。

   性开放极易酿苦果

  据上海市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开展的本市中职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分析报告显示,有50.5%的中职生同意“谈到或者想到性,不感觉到羞耻”,22.2%的中职生同意“在中职年龄阶段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性行为”,27.9%的中职生同意“对性方面的事情一点也不感兴趣”,23%的中职生对自己的性别不认同,不同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还会选择现在的性别”。

  调查发现,近七成中职生认为自己具有性别特质,近一成的中职生因常常得不到异性的关注而感到焦虑。

  在与异性交往中,有60.2%的中职生同意“知道如何拒绝他(或她)提出的性要求”,然而,尚有23.5%的中职生不同意“知道如何避孕”。显然,在中职生性意识较为开放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性行为,极易酿成苦果。还有9.9%的中职生同意“周围的人都在谈恋爱,我不谈就没面子”,显然,这些中职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在异性交往中往往会给双方带来伤害。

  为了弥补中职生青春期教育特别是性教育的缺失,从去年起,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开始在全市推广一本供各校选用的教材《中职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这也是国内首本中职生心理健康教材,内容就包括了性生理、性心理的相关知识。教材主编颜苏勤老师说,中职生年龄一般15岁到18岁,正值青春期,生理或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因此,性教育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青春期生理知识的介绍、避孕节育知识和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异性交往的心理、情感的辅导,培养与锻炼中职学生有效的交流技能、拒绝不良诱惑的技能、权衡利弊作出理性负责抉择的技能,要学会爱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