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食安热线举报集中“无证加工”

30.06.2015  13:52

 

12331”是统一受理本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的咨询、投诉、举报热线,对食品投诉、举报案件进行转办、跟踪了解和督促协调; 并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食品、药品安全重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政策意见和建议。

2015年5月,“12331”热线平台共接收投诉、举报、咨询信息7739件,同比增长13.9%。其中投诉占22.6%;举报占15.6%;咨询占61.8%。普通食品占61.8%;保健食品占4.8%;药品占8.8%;医疗器械占2.6%;化妆品占1.7%。在市民监督中,食品的无证加工仍是举报热点。

小龙虾上市的季节,闵行区三户人家在院子内无证加工小龙虾,接到市民举报后,闵行多部门联动出击,现场查见加工好的小龙虾30公斤,调料55公斤以及食用油30公斤。执法人员当场将加工窝点取缔,并收缴了上述成品和原料。

5月初,奉贤区某处加工酱菜的无证窝点遭举报,奉贤食安办组织食药监所、环卫所等部门检查后发现该处为废弃仓库且正非法加工酱菜。检查人员当场下发立案通知书,暂扣散装酱瓜130袋,散装腌制大蒜50袋,总计1.8吨。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置中。

5月上旬,浦东新区一户二室一厅的居民房无证加工假白酒遭举报,浦东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赶赴上述地点进行现场检查,在该处房间内查见656瓶某品牌白酒和216瓶另一品牌白酒,均置于无任何标识的纸箱内,估算货值金额超过50万元。因疑似假冒白酒且货值较大,根据相关规定,浦东市场监管局已将案件线索移交公安部门处理,目前公安部门已立案调查。

食药部门提醒,正品酒类包装与瓶身包装应有丰富的产品信息,真品的瓶身和瓶盖一般有统一的标记,瓶盖上图案与字迹牢固清晰。玻璃瓶装酒玻璃应透亮度高,无色无气泡。瓶装的酒不能够长时间保存,不要认为越陈越好。

除辨别酒的真假外,还要特别提醒自酿酒存在风险。自酿白酒、葡萄酒、果酒等由于存在工艺缺陷以及微生物污染控制等问题,容易存在安全隐患,故不建议制作与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