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聆听冰心大师的教诲

21.12.2016  10:32

  冰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代宗师,向有“文坛祖母”之称。在她生前,我曾两次拜见过她,三次聆听其教,并得到她的墨宝和赐稿,真是三生有幸!

  那是1980年早春二月,我到北京为《中学时代》杂志组稿,第一次见到冰心。当时,冰心住在中央民族学院院内的和平楼208号——一座普通职工宿舍楼的二楼上。当我敲开了她家的大门时,适逢冰心和丈夫吴文藻教授都在家中。她听说我是外地来的,便热情地把我引进那间简朴的客厅中,同我亲切地交谈起来。我坐在套子已经破损的旧沙发上,仰望着这位德高望重的文坛泰斗,心情异常激动。我面前的冰心,虽已八十高龄,但行动灵便,谈吐机敏,一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显得睿智而又慈祥。对于我提出的如何办好少儿刊物的问题,她十分中肯地对我说:“办少儿刊物,眼睛不要老盯着‘名人’。‘名人’文债多,又不一定熟悉少儿生活,写出的文章不一定篇篇都‘有名’。如果翻来覆去的老那么几个人,老那么几句话,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刊物要办好,办得有生气,应当多找一些‘新人’写稿。如中学师生,他们有生活,有感受,写出来的文章就生动,有感染力……”这时我向她提出约稿的要求,她说她即将去日本访问,时间仓促,恐来不及了;再说她不愿用一些“老生常谈”来敷衍读者,等有机会再说吧。这次虽未约到稿子,但她的谆谆教诲,对我们明确办刊方针,提高刊物质量,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事隔三年后的1983年4月,我又一次到北京组稿,再次拜见了冰心老人。这时,冰心仍住在原来的旧楼上。比起三年前来,她的身体衰老了许多。因在两年前患了脑血栓,右胯骨又不慎摔折,所以写字、走路都不那么灵便了。然而她的头脑仍很清醒,和蔼、慈祥的双目仍闪着睿智的光辉。她得知我是山东人,便兴致勃勃地谈起她曾生活了八年之久并视为“真正的故乡”的烟台,以及她“灵魂上的故乡”山东。她对纯厚朴实的山东人很有好感,对山东充满深情。她说,倘不是年迈多病,真想重游“灵魂上的故乡”山东,重温那甜美的童年之梦……

  当我再次请她为《中学时代》写稿时,她欣然答应下来,并问了交稿时间,让我留下地址,说:“回头想想,有可写的,4月底前写好寄到济南。”告辞了冰心老人,已是下午四点多钟。她虽然行动不便,仍吃力地拄着拐杖,从座位上站起来,目送我出门,并让家里人出来送我……

  回到济南后,我一直盼着冰心的稿子,同时又担心会有什么变化,因为她毕竟身体欠佳,又实在太忙、太累……没想到才过了十来天,冰心就将亲笔撰写的《我的中学时代》一文寄到了编辑部。看着那隽秀、工整的笔迹,我真是喜出望外。文中,冰心用她惯用的简洁、优美、朴实的文笔,深情地回忆了六十多年前,她在中学时代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们同学间的亲密友谊。文章刊出后,深受读者欢迎。

  第三次聆教,我并未见到冰心,而是她在《〈自然·生活·哲理〉序》一文中,引用了我《落花吟》中的一段话,而且给予好评。她的文字虽不长,但是一字千钧,语重心长,其鼓励和沾溉作用,足令我一生受用。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