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前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和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安排

18.03.2015  13:38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本市前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和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安排
2015年3月


一、前五轮计划完成情况和成效
      200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本市把环境保护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环境保护和建设综合协调推进机制,按照“四个有利于”和“三重三评”的指导原则,滚动实施了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安排项目1183项,资金投入约3200亿元,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实现了从点上污染治理到面上环境综合整治,从末端污染治理到推进结构布局优化调整等源头防控,从中心城区为主到城乡一体和区域联动等重大战略转变。
      (一)环境保护全面融入发展大局,环保投入持续增加。全市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推进的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图1),全社会大环保的格局进一步形成,环保投入保持高强度并逐年增加,全市环保投入占同年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左右(图2)。

 
图1 前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数和投资额
 

图2  2000~2014年环保投入及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值

(二)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和治理水平大幅提高。全面推进污水厂网建设和截污纳管,相继建成白龙港等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从88.8万m3/d(1999年,下同)提高到近800万m3/d(2014年,下同),污水处理率从40.5%提高到89%左右;持续推动燃煤污染治理,累计完成7000多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实现燃煤消耗负增长,18家燃煤电厂实现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全覆盖;先后建成,老港四期、御桥、江桥等一批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重大环卫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5%,危险废物基本得到安全处置;相继建成延中绿地、徐家汇公园等一批大型公共绿地,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98%上升到13.53%,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从20.3%上升到38.4%。
      (三)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带动中心城骨干河道整治和郊区“万河整治”,河道黑臭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重要成果,吴淞地区降尘量较整治前下降40%,吴泾地区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下降42.2%;累计实施930个村庄改造,受益农户38万户。   


图3  1999~2013年污水处理厂数量与污水处理能力
 

图4  1999~2014年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情况
 

图5  1999~2014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发展情况

(四)环境保护倒逼转型的效果逐步体现。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转型发展,全市累计完成6000余项产业结构调整项目,铁合金、平板玻璃等部分重污染行业实现整体淘汰,宝钢、吴泾地区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桃浦、南大地区走出一条整体转型发展新道路。
      (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先后制修订了《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29项地方法律法规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20余项地方标准规范,落实了生态补偿、环保电价、超量减排奖励等一系列推进政策,环境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逐步完善。
      通过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全市人口增加近五成、经济总量翻两番、能源消耗增加一倍多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污染减排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十二五”考核指标。与2000年相比,2014年全市水环境考核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下降65.8%、62.1%和59.6%,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60%、26.2%和33.6%,城乡环境面貌总体持续改善。

 
图6  2000~2014年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年均值变化情况
 

图10  2000~2014年黄浦江杨浦大桥断面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变化情况

二、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安排
      当前,本市正处在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同时,本市以PM2.5为代表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仍十分突出,主要水体氮、磷超标严重,河道黑臭还在局部区域不同程度存在,化工异味、餐饮油烟等问题社会反映较为强烈,城乡环境差异明显,城市生态功能不足,与国家标准、市民期盼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定位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将在前五轮基础上,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持续推进。
      第六轮计划共设水、大气、土壤、固废、工业、农业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等8个专项领域和若干保障措施,安排232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亿元左右。
      相比前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第六轮有以下几个主要亮点: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更加明确“质量优先”。以“提升环境质量、促进转型发展”为主线,以空气、水、城乡生态环境等改善为重点,针对性加大相关领域治理力度。二是在目标指标上,更加突出“底线约束”。PM2.5浓度在2013年基础上下降20%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实现达标,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5.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危险废物全部安全处置。三是在任务安排上,更加强化“问题导向”。更加突出PM2.5治理、饮用水安全、河道水质改善、郊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环境风险防范等重点,聚焦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四是在推进实施中,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努力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实施。
      其中,水环境保护专项共41个项目,重点是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主要任务是完成黄浦江上游水源地金泽水库建设,全面实现供水集约化;按照一级B及以上标准实施白龙港等17座(650万m3/d)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启动泰和、南翔、虹桥等3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步推进污泥治理;全力推进集建区截污纳管,加快推进泵站截污改造,完成200公里重点河道综合整治并大力推进镇村级河道治理。
      大气环境保护专项共53个项目,重点是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要求,落实深化各重点领域治理措施。主要任务是完成中小燃煤锅炉(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实现全面取消分散燃煤;基本完成60万千瓦及以上现役机组的升级改造,推进150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淘汰黄标车并持续推进老旧车淘汰计30万辆,积极推广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车,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港口船舶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大装配式建筑和扬尘控制推进落实力度。
      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共4个项目,重点是构建预防监管体系,启动治理修复试点。主要任务是加快完善资源整合、权责明确的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农田土壤监测和保护,落实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南大、桃浦地区等治理修复。
      固废污染防治专项共23个项目,重点是处置体系提升完善。主要任务是建成松江、青浦等4座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基本建成老港二期,加快分类产物资源化设施建设;建成上海化工区等危废处置设施,推进医疗废物焚烧4#线建设,启动老港工业固废二期工程。
工业污染防治专项共15个项目,重点是强化源头控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南大、桃浦等地区整体转型,启动吴淞、高化等地区结构调整,继续推进金山卫化工集中区等区域综合整治;完成2000项工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20平方公里村镇污染小企业成片清拆整治;完成钢铁、水泥、化工等五大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改造任务。 
      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专项共19个项目,重点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任务是完成30家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治理,推进2000余家不规范中小养殖场关停;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化肥农药施用强度下降10%;完成300个村庄改造,10万户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共31个项目,重点是继续加强林绿一体化建设和自然生态保护。主要任务是推进松江、青西等6座郊野公园一期建设,完成外环生态专项307公顷,完成7万亩以上郊区林地建设,建设各类立体绿化90公顷以上,创建林荫道30条以上;继续深化崇明生态岛建设,加强自然生态保护。
      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专项共19个项目,重点是加大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和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主要任务是推进上海临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9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加快环保服务业发展和环保技术产业化。
      此外,为保障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还设置了政策机制和能力建设专项,共27个项目,重点是强化法治、完善机制、提高能力。
      按照以上项目安排,第六轮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在前几轮基础上完成一批体现国际水平的标志性项目。包括完成饮用水源地基本建设和供水集约化、全面取消分散燃煤、建成“一主多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体系、基本完成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等。二是推进一批体现力度、在国内领先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污水厂提标改造、泵站截污改造、截污纳管、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装配式建筑、产业结构调整、河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三是率先探索启动一批国际城市有做法国内相对薄弱的工作。主要包括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港口污染治理,建立土壤污染防控体系并开展治理修复试点,推进城市地表径流控制试点,探索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等。
      预计到2017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0%左右,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0%,森林覆盖率达到15.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