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斋:老上海点心,就是这个味儿~

19.08.2015  12:29

今天我点菜

要说上海有什么传统点心,馄饨、小笼和冷面那可都是经典美味。

老一辈的往往是从小吃到大,这三宝之于他们就是心心念念的舌尖初恋。

上海小囡又跟着长辈们的脚步,从此这些味道融入他们的生命。

直至他们老去,他们的子孙依旧会爱上这些简单美食。

而这些味道,不曾离去,也不曾改变。


静立于虹口区山阴路的万寿斋,就是这样一家传统上海小吃店。六十年如一日,没有搬迁,未曾扩建,小而整洁的铺面,始终为老食客们奉上经典的味道。

小笼

皮薄馅多肉紧实,这是万寿斋小笼的特色。

尺寸不过恰能盈满汤匙的一枚小笼,面皮透白,汁液清莹,肉馅细腻,真真是一件小巧玲珑的艺术品。


面粉要自己打,肉馅要自己拌,咬上一口,皮馅间迫不及待涌出的浓郁汤汁,更是师傅们费尽心思熬就而成。

如此出品的小笼,多年品质自然有保障。


精致剔透的小笼,诞生于老师傅们一天八小时翻飞的双手当中,递送至食客们顾念已久的唇齿之间,消失于或急切或悠然的一夹、一吮、一品间,化作舌尖徜徉不去的风味,又与脑海中经年的记忆亲昵碰撞。


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

齿间回荡的香而不腻,是万寿斋小笼最真切的美。


馄饨

说到馄饨,那又是万寿斋一绝。

不论是夏季特供的菜肉冷馄饨,或是老牌搭配的三鲜经典,都讲究馅料新鲜,这样出来的成品个个碧绿通透,翻滚在汤水间也颇具灵气。


色泽诱人是一方面,此处别开一面的包法也是极为稀罕的。

一弯、一卷、一涂、一叠,老师傅们手指飞舞,一只只标致好看的馄饨就像小蝴蝶般停留在掌心,饱满秀丽,——非常有料!


这样包成的馄饨相当紧致,味道牢牢锁在虽薄而韧的面皮之中,绝不会散失于清汤水间。馄饨依旧如同蝴蝶般,扑展着小巧别致的薄翼,满怀一腔香气。

模样保持得美,入口自然也是清爽实在,回味无穷。


皮薄馅嫩,味美汤鲜。

如此夏日,一份清清爽爽的馄饨上桌,简直是从心里开始畅凉起的舒快了。


冷面

万寿斋三宝,又怎能少了夏季最最当红的冷面呢?

面条筋道,混油拌过而根根分离不黏糊,和着独家特制花生酱和酱油,再配上爽口三丝的浇头,冷面也就新鲜登场。

摄界团队拍摄的故事——上海阿姨的上海冷面,地道风味自然是少不了的。


包裹了花生酱的浓郁酱汁,在醋或辣油的精心调味后,面条的口感也更为丰富而有层次。简简单单一份冷面,也是多道繁复工序之后的精心制作。

上海人夏天爱吃冷面,当然不仅是贪图那一份凉意,吃的还有面条背后的工夫。

根根考究,丝丝用心,冷面也是大餐。


品馄饨,尝小笼,食冷面。

频繁出入于山阴路上这家街坊小店的老食客们,想念的不单单是美味的上海点心,不忘的是深深回响的记忆。